39健康

如何进行精神情感调护?

  中医学对七情致病阐述颇多。明确七情内伤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明朝《医学正传》说:“七情通于五脏,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七情内伤则有所亏损,疗之不易,须识其何所伤 ,观其色,察其脉,验其形神,详具太过及不及,而后调济之。”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超过正常的限度或刺激过久,就可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种种病变。

  情感调护的原则是因人、因病施护。具体方法:主要是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以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员的情绪,解除其顾虑,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病员痛苦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医德,来引导病员心理转移到正常状态,具体表现在工作能力、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而情感治疗,中医学有其独特之处。如以情相胜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种以情志相互制约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根据与五脏功能相关的整体论观点相符。

  语言疏导法: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激比任何其他刺激重要得多。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灵枢·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说明要根据病员前后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以亲切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 ,解答有关医疗咨询,帮助病员消除顾虑,丢掉思想包袱,减轻其心理压力,使病员对医务人员有亲切感和信赖感,心情舒畅,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暗示移情法:一般多采用语言的暗示或手势、表情等。护理人员避免消极的语言,可开展些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在条件许可下,可分配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丰富其生活内容。也可看电视、电影,阅读文艺作品,使病员对生活充满信心,感到生活有价值。用良好的情绪抑制不良情绪,能使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调整。

  排除杂念,静志安神:《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则真气从之,而邪不可干,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因此排除杂念,情绪安宁,不但是摄生的要道,对治疗也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人的精神就会振奋,思考敏捷,不易感受六淫之邪。在良好的情绪中,气血流畅,脾胃功能增强,从而食欲也增进,可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

  南丁格尔曾说:“心理护理是艺术中最精细者。”这就告诉我们,做好病员的心理护理要像高超的艺术家那样,对作品精雕细琢。方法要得当,内容要科学,态度要和蔼,表情要真诚,委屈要克制,语言要艺术,动作要稳重敏捷,才能得到病员的默契配合。

(责任编辑:龙彩霞)

2007-12-26 15:48:0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