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呼吸道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呼吸科 > 其他呼吸道疾病

何谓水寒射肺证?

举报/反馈
2007-12-26 15:34:0039健康网社区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苍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则胸满息促,不能平卧,头晕目眩,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水寒射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疗亦不尽相同,必须加以分析。如饮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表现以悬饮为特点者,则胸胁胀满,咳唾,转侧及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苔白脉沉弦,此由饮倚胸胁,水邪迫肺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治宜攻逐水饮,体强者用十枣汤(《伤寒论》),体弱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临床表现为支饮者,则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此由饮犯胸肺,肺气上逆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若水肿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气促怯寒,腰部冷痛,此由肾阳衰微,水气上逆于肺所致,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若癃闭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 ,临床特点为小便量少,甚至无尿,面色白光白,神疲腰痛,头晕泛恶,气喘胸闷,此由肾阳衰微,尿毒内攻,迫水逆肺所致,《景岳全书·癃闭》曰:“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治宜温阳益气,利尿降逆,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若喘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咳嗽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舌质淡,脉沉细,此由肾阳虚而水逆,上凌于肺所致,治当纳气归肾,温阳行水,方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真武汤。

  总之,水寒射肺证主要是见于水气为患的疾病中,或阳衰阴盛,水势泛溢而上射于肺,或寒水积滞体内而为外寒引发。病之本责之脾肾,病之标在于肺。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水气上逆,停聚胸膈时,每累及心阳,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而心悸;二是脾肾阳虚,水气不化,聚而上泛,演变为痰,而出现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阻肺见症。

  本证通常应与“水气凌心证”、“肾阳虚水泛证”、“寒痰阻肺证”相鉴别。

  水气凌心证与水寒射肺证:两证病理相似,症状迥异,常合并出现。在病理上,两证均为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潴留所致,水气上逆于肺,则为水寒射肺证,上逆于心则为水气凌心证。在病史上,两证均有饮证、水肿等水气病史。在症状上,水气凌心证的症状特点为心悸;水寒射肺证的临床特点为咳唾喘促。以此可资鉴别。

  肾阳虚水泛证与水寒射肺证:肾阳虚水泛证系肾阳亏损,不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亦影响脾的运化,致水湿泛滥而形成水肿,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腰痛酸重,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润,脉缓。水寒射肺证则多由素体脾肾阳虚,水气停聚,复感寒邪,寒邪引动内饮所致;亦可由肾阳虚水泛证基础上,水邪上凌于肺而发生,其临床特点为咳嗽气喘 ,痰涎多而色白,胸胁支满等。一为泛滥于肌肤,一为上泛于肺,此为鉴别之要点。

  寒痰阻肺证与水寒射肺证:两证病因病理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相似,需严加鉴别。寒痰阻肺证多由风寒失治,寒入于肺腧,寒痰交阻所致,亦可由中焦虚寒及久病阳虚而寒痰上干于肺而致;水寒射肺证则多由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外寒引动,逆于肺脏所致。两者一为寒痰犯肺,一为寒水犯肺。在病理上,二者则可互相影响,寒痰阻肺证可累及肾阳不足而致水气泛滥,逆于肺脏; 水寒射肺证亦可因水饮聚积而演变为痰,出现寒痰阻肺见证。在症状上,寒痰阻肺证必咳嗽气喘,咯痰色白清稀,喉间痰鸣,胸膈满闷;水寒射肺证则无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之症,可资鉴别。

(责任编辑:龙彩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