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呼吸系统有哪些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防御和特异性防御。

  (1)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吸入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和有害气体,一部分随呼气运动呼出,一部分沉积于呼吸道或肺泡上皮表面,由防御机制将其清除。

  固体悬浮物的清除:粗大颗粒被鼻毛阻拦在鼻前庭,颗粒沉积的部位与颗粒的大小、形状和重量等有关。以球形颗粒为例,直径大于5μm的颗粒多沉积在上呼吸道,尤其是鼻咽部。因为吸气时上呼吸道流速大,颗粒向前运动的惯性也大,鼻咽部气道做急转弯,颗粒就碰撞和粘着于咽后壁,以后被吞咽或咳出。更小的颗粒,尤以直径为1~5μm者,多沉在5级分支以下的支气管。因在小支气管中气体流速较慢,颗粒可因重力作用而沉积并粘着于管壁。极细小颗粒,主要是小于1μm者,可进入终末呼吸单位,由于布氏运动碰撞并粘着于肺泡壁。

  气管、支气管上皮具有粘液纤毛。人类气道每个纤毛细胞约有200支纤毛。纤毛向喉部方向快速摆动,回摆为慢速,如此将粘液向咽部运送。纤毛上面的粘液分两层,内层为溶胶,随纤毛摆动而运动,外层为不吸水的凝胶,具有防止内层液体蒸发的作用。粘着在气道粘膜上的颗粒由粘液纤毛装置运送至咽部后被吞咽或咳出。运送的速度,在气管内为5~20mm/min,在小气管为0.5~1mm/min。

  进入肺泡的颗粒的清除主要靠肺泡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将异物吞噬后,可通过溶酶体酶将其分解清除。有的颗粒如S3O2非但不被消化,反而能毒死细胞。带有未被消化的颗粒的巨噬细胞可能移行到具有纤毛的细支气管,再由粘液纤毛运动向外输送。输送至咽部的颗粒或巨噬细胞多被吞咽入胃。部分带有吞噬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进入肺泡间隔,有的又移行入终末细支气管,由粘液纤毛运动排出,有的进入淋巴管,输送至淋巴结,甚至有的可进入血液。通常输入肺门淋巴结的巨噬细胞是极少的。肺泡巨噬细胞除具有上述“清洁工”的功能外,还能合成补体、干扰素、趋化物、肿瘤坏死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血小板活化因子、成纤维细胞激活因子等。

  呼吸道除具有物理屏障作用以外,还有化学性屏障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溶菌酶、补体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可杀灭吸入的微生物;α1抗胰蛋白酶可减少蛋白酶对组织的损害。

  有害气体的清除:有刺激性的气体和固体悬浮物均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反射性地引起喷嚏、咳嗽,将之排出。易溶于水的成分易被呼吸道粘膜吸收,如低浓度的二氧化硫可由鼻粘膜全部吸收。溶解度低的成分在呼吸道吸收较少,吸入肺泡后可大量被吸收。因为肺泡面积大,故呼吸量多。有毒气体的吸收可造成细胞损伤,甚至全身性中毒,例如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SO2、NH3和Cl2等气体的吸入可引起支气管炎和水肿

  (2)特异性防御机制

  抗原作用于呼吸道,数小时仅可引起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反应,抗原量大时可引起全身性免疫反应。在上呼吸道形成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型IgA,可能具有中和病毒与毒素、凝集微生物 ,以及减少细菌与上皮表面附着等作用。支气管肺泡洗出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成分相仿,主要是IgG。洗出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但呼吸系统对付微生物的主要效应细胞是巨噬细胞,而不是T细胞。特异性防御机制中也必须有巨噬细胞的作用,巨噬细胞将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吞噬并进行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才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又能吸引和激活巨噬细胞,被激活的巨噬细胞杀菌能力增强却是非特异性的,如在结核病中被激活的巨噬细胞不仅对结核菌,对其他细菌的作用也增强。

(责任编辑:龙彩霞)

2007-12-26 15:08:00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腰背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及关节外表现等。其病理基础为附着点炎和慢性炎症导致的骨破坏与新骨形成,最终可引起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1、腰背痛: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起始于骶髂关节及脊柱附着点,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患者常出现隐匿性下腰痛,夜间休息时加重,晨起后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缓解。疼痛可向臀部及大腿放射,部分患者因夜间痛醒而影响睡眠。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向上蔓延至胸椎及颈椎。2、晨僵:此类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导致滑液分泌减少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机械性粘连。患者清晨起床时感腰骶部僵硬,活动后僵硬感逐渐缓解,通常持续30分钟以上,严重者可达数小时。晨僵程度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3、脊柱活动受限:慢性炎症引发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及椎间盘纤维化,最终导致椎间关节融合。患者早期表现为腰椎前屈、后伸及侧弯受限,如不能触及地面;后期胸椎后凸畸形明显,颈椎活动度降低,需仰头才能平视。胸廓活动度减少可导致呼吸困难。4、关节外表现:部分强直性脊柱炎可能伴发葡萄膜炎,其可能与抗原交叉反应引发的自身免疫损伤有关,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另外还可能导致心血管受累,虽然较少见但后果严重,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是瓣环炎症导致纤维化及钙化。部分患者出现皮肤黏膜病变,如口腔或生殖器无痛性溃疡。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管理,建议早期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控制炎症,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延缓关节破坏。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也可遵医嘱选择。物理治疗应贯穿全程,包括脊柱伸展锻炼、游泳等有氧运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患者需定期监测脊柱X线及炎症指标,若出现关节畸形或神经压迫症状,需骨科会诊评估手术指征。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最好的治疗办法
一般没有强直性脊柱炎最好治疗办法的说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等进行治疗,一般治疗效果较好。建议早期诊断后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管理,避免关节强直影响生活质量。1、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快速缓解腰背疼痛和晨僵。常用药物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餐中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刺激。长期使用需监测肾功能及消化道溃疡风险。2、抗风湿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柳氮磺吡啶通过抑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关节的刺激,改善外周关节炎症状。甲氨蝶呤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嘌呤合成,抑制滑膜炎症反应。使用该类药物期间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避免骨髓抑制和肝损伤。3、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结合阻断其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可显著减轻中轴关节炎症和附着点炎。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则针对白介素-17A细胞因子,适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应答不佳者。患者需注意,用药期间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炎症标志物,如CRP、血沉等。另外,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出现新发感染需暂停使用。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正确坐姿睡姿,使用硬板床和低枕维持脊柱中立位。日常避免负重劳动,搬运重物时采用屈膝下蹲姿势。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要注意哪些事项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多方面事项,以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良好姿势、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定期复查等。1、保持良好姿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防止脊柱进一步变形。在睡眠时,建议选择硬板床,仰卧位为佳,尽量避免使用枕头,以免加重脊柱弯曲。此外,保持良好的体态,如挺胸收腹,避免久坐不动,工作间隙起身活动,有助于减轻脊柱负担。2、合理饮食: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深海鱼等,以增强体质、维持骨骼健康。同时,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避免加重炎症反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3、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非常重要。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和僵硬感。适合的运动包括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及针对脊柱、关节的伸展运动。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防止受伤。4、定期复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听从医生建议,定期进行骶髂关节X线或CT检查,了解关节受累情况。同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以上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轴骨骼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1、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基础,医生会通过观察、触摸和测试等方式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脊柱的生理弯曲、活动度以及有无畸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此外,还会检查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活动度、压痛和叩击痛情况。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另外,大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会呈阳性,这一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X射线检查是常规方法,但早期可能难以看出明显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X射线可以观察到骨质破坏、关节融合等典型表现。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发现更细微的病变,如骶髂关节的虫噬样破坏改变。MRI检查则能够显示出骨髓水肿、滑膜增厚等早期病变情况,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建议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在就诊前,患者应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病史,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药物治疗方面,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可用于缓解疼痛和晨僵;免疫抑制剂和抗风湿药物则可用于控制病情进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