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呼吸科 > 基础常识

如何诊断感冒阳气暴脱证?

举报/反馈
2007-12-26 14:53:0039健康网社区

  这种由感冒“小恙 ”而酿成的阳亡证,古人早有论及。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多次告诫人们表证不可发汗太过,否则会致阳亡之变,并特设若干含有人参、干姜、附子的方剂,以备临证不时之需。清·吴澄在《不居集》中设有“外感致虚论”,指出“若体虚之人,感之而妄用汗、吐、下之法,重者当时受伤,变症甚速,轻者元气暗损,或迁延数日,亦必终归外损耳”。这里所说的“体虚”,是感冒病突然恶化的重要原因,而妄用汗法则是病情变化的诱因。医林俗语有“伤寒偏死下虚人,伤风亦有戴阳证”句。这里的“下虚”指元气不足,脉气无根,为病之本;“戴阳”是证候,为病之标。合言之,即外感热病,可因气虚不复,转而成为虚阳浮越的阳亡证。

  “汗为心之液”。表证用汗法,虽是解表祛邪的治疗大法,但汗之太过,既耗心阴,又伤心阳。这时的大汗,是导致阳脱的主要原因。阳主生发,主温煦,为脏腑功能的动力。它在人身的作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由于心阳虚脱,加之邪毒内侵,进而损及肾阳,故呈现一派阳气衰败征象。四肢无阳气温养而见手足逆冷;卫气失固,腠理不密,阴液失却统摄,则见大汗淋漓;阳气虚衰故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两目失神之象;心肾阳气不足维系及血不养心则见心慌欲脱;阳气式微,难以推动血行,则气虚血瘀,故见舌紫暗;若有舌大苔滑,脉微欲绝,则为阳亡之兆。

  本证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

  主症:①先有感冒病寒热汗出症状;②继之,见心悸、胸闷、气急、汗多、畏寒、脉数或见结代;③大汗淋漓,手足逆冷,面色苍白,两目失神,心慌欲脱,恶寒蜷卧。

  次症:咳嗽,胸痛,或见大便自遗,语声低怯,但神清。

  舌脉:舌体肥大,质紫暗,苔灰白滑润;脉沉微细数,似有似无。

  具备主症①、②、③三项,或①、③两项,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确诊为阳气暴脱证。若见主症①、②两项,或见主症①兼见次症及舌象,脉细数者,应视为阳气将脱的先兆。

(责任编辑:龙彩霞)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