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过去,肺栓塞被认为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现,在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中,肺栓塞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变,受到各国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为了让普通大众认识肺栓塞,了解这个藏在我们身边的“沉默杀手”,我们针对目前有关肺栓塞认识和防治上的问题,采访了著名呼吸病专家王辰教授。
坐落在北京朝阳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内设的“北京呼吸病研究所”是我国呼吸疾病诊疗和研究的重点单位,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呼吸疾病诊疗中心之一。该院院长王辰教授是我国有名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病医学专家。谈及多年来普及肺栓塞知识的历程,王辰教授感慨万千。
认识不足,教训惨重
肺栓塞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人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生脱落,脱落的栓子随血流经右心堵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上,造成患者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的一种急症。过去,全国50家大型医院每年每家医院仅发现3~5例肺栓塞,而近半年来的统计资料却发现,最近2年内,这50家医院共诊断出肺栓塞2000余例,平均每家医院有40例患者,与以前的情况构成显著差别。而且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仍远远低于实际发生数。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肺栓塞发病率增高了吗?
情况并非如此,王教授告诉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对肺栓塞的认识不足,使很多肺栓塞患者被误诊,有的被诊断为肺炎,有的被诊断为胸腔积液,有的被诊断为心绞痛,甚至还有人被当作心肌梗死来治疗,造成了许多惨痛的教训。
有一位医学教授,腹部外科手术后3天,起床后突然胸闷、憋气,继之发生晕厥和休克,虽经积极抢救仍无法挽救其生命,尸解后发现致死的原因是主肺动脉大块栓塞。还有一位50岁左右的男士,因“肺部阴影”辗转于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肺炎、结核、肿瘤,拖延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被确诊肺部阴影实际上为肺栓塞引起的肺梗死。
“这些教训都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宣传肺栓塞知识,势在必行。”
认识肺栓塞,从预防开始
肺栓塞是一个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也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目前公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所以,要想预防肺栓塞,首先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参见本刊第6期《静脉血栓 坐出来的疾病》——编者注),尤其是易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高危人群:
急性腹部或胸部的大型手术后及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有髋部骨折、严重创伤和急性脊柱损伤等的患者
长期操作电脑者和预期要长时间坐飞机、汽车或火车者(时间超过6个小时)
长期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
孕产妇
40岁以上、肥胖或有血脂异常患者
此外,还包括恶性肿瘤、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避孕药妇女、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血液病患者、先天缺乏某种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和某些使用抗凝、抗纤溶、抗血小板等多种血液类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的患者
识别危险因素,早期预防
王教授指出,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因此,在一般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在高危人群中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对危险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下肢,有条件时还可做旅行休闲操。
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时,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孕产妇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不要久卧床。
对于长期服避孕药的妇女,应注意服药时间不宜超过5年,也可采用间歇服药法,40岁以上则不宜采用药物避孕。
曾有静脉血栓栓塞史的人(腿疼、下肢无力、压痛、皮肤发绀及皮下静脉曲张、双下肢出现不对称肿胀),最好能定期接受检查。
另外,还可以采取机械辅助(如弹力袜、序贯加压泵等)和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预防措施,尤其对于先天缺乏某些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更需要终身口服抗凝剂来预防。
及时就诊,减少病死率
肺栓塞属于一种常见急症,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夺去患者的生命,但是,它也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关键在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有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为25%~30%,而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后,病死率可以降至2%~8%。
对此,王教授郑重提醒,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或突发晕厥,尽快去医院就诊。
肺栓塞是一个突发疾病,患者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任何一个疾病都有一些先兆,如果人们对出现的这些先兆提高警惕,比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或突发晕厥时,尽快去医院就诊,就能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减少肺栓塞的致死率。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CT肺动脉造影应作为急诊首选确诊手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检查,尽快及时确诊。
肺栓塞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严重疾病,它有一套规范化的诊疗体系。它要求,首诊医生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必须有急诊影像学检查的意识,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患者,根据具体条件,按照不同的治疗要求,选择相宜的检查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漏诊、误诊,又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及时识别并救治大量的肺栓塞患者。
“所以,”王教授强调说:“我们建议急诊科应将CT肺动脉造影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手段。”
“不仅如此,CT肺动脉造影还可以直接用于一线筛选方法,及时指导治疗和评价治疗效果。”
只有做到早期识别,并及时请专科医生展开规范治疗,才能挽救肺栓塞患者的生命。
防治研究进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医学领域对肺栓塞的关注,有关肺栓塞的防治研究都已有了迅猛的发展。王教授向我们介绍,为了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国际上已经完成了大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多个关于肺栓塞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意见不仅对肺栓塞的诊断手法进行了规范,而且对抗凝、溶栓的具体治疗手段都做了规定。
我国也通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以50家医院为核心,扩展组织了有全国205家医院参加的全国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协作组,取得了国人肺栓塞诊断与治疗的初步资料和基本数据,结合国际对肺栓塞的研究结果,制定了符合国人特点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在提高我国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最后,王教授满怀信心地说:“近年来,通过国内有识之士的携力推动,我国对肺栓塞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公众对肺栓塞的发病情况与危害已有所认识,医务界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初步迎来了我国肺栓塞防治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进一步的工作会更为艰巨。在社会上,我们需要通过各种科普宣传活动,使公众像了解心肌梗死一样,知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危害与防治方法。此举将会极大地推进我国对肺栓塞的防治工作。”
(责任编辑:刘振龙)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二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遂平县县城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吴忠市朝阳东街178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新乡市宏力大道389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济宁市市中区任城路70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头道街23号
三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杭州市开元路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