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教你三步判断儿童鼻窦炎

  鼻窦炎,在很多五官科医生看来,5岁以下的小朋友不太会得,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鼻窦区都还没发育完全。

  不过,有细心的儿科医生统计发现,儿科门诊中两三岁小朋友得窦炎的很多,最小的甚至只有22个月。这些孩子的症状,大多被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咳嗽所掩盖。

  日前,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医生颜伟朝刚整理完病历:“昨晚值夜班,一共接诊了42个小朋友,全是感冒、咳嗽、发烧的。”颜医生说,“普通的感冒、咳嗽、发烧不可怕,现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连续咳嗽一个月以上的慢性咳嗽,很多被确诊为鼻窦炎,确实需要家长引起注意了。”

  连续咳嗽两个月不见好转

  三岁半小男孩豆豆,是颜医生在前晚夜班时新确诊的鼻窦炎小患者。

  根据病历上所写的信息,豆豆刚上幼儿园小班,已经连续咳嗽了两个月,有时还有鼻塞症状。家长们都以为他是因为体

  质太弱,被别的小朋友传染了感冒,所以一直不间断地进抗感染治疗。

  谁知,每次吃个三五天药,豆豆的症状会减轻,但停药以后,马上又变得严重。有医生怀疑过是肺炎,但拍了胸没有问题。搞得全家人都很烦恼,宝宝到底怎么了。

  颜医生给豆豆做了个鼻窦CT,与他预料的一样,果然是全阻鼻窦炎。

  “我统计了我们医院儿科近1年来的病例,在10个慢性咳嗽(持续咳嗽一个月以上)的小朋友中,就有3个被确诊为鼻窦炎。这些孩子往往是被当成感冒治而不见好转。”颜医生说,像豆豆这样得鼻窦炎的小朋友,在临床上已经越来越多。

  为什么儿童鼻窦炎的发病率增加且发病年龄又在提前呢?

  “汽车尾气、建筑灰尘,这些满天飞舞的尘螨会造成鼻腔的反复过敏,于是鼻腔就容易堵塞、肿胀、发炎。”在颜医生看来,儿童鼻窦炎的发生与现在空气的污染有极大关系。

  不过,儿童的鼻窦炎跟大人的不同,一般都为急性,只要及早进行治疗,一般都能治愈。只是小朋友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症状,常被误诊。

  三个标准可判断是否有儿童鼻窦炎

  颜医生总结了三个标准,家有持续咳嗽宝宝的家长,可以参照一下。

  标准一:夜间平躺时咳嗽严重。颜医生说:“由于鼻腔炎症,鼻涕法从前面排出,只能往后流到咙,于是引起咳嗽。而由于平躺时更利于鼻涕往后流,所以夜间咳嗽也就更加厉害。”

  标准二:经常揉鼻子、揉睛。这种小动作说明了他们鼻痒,而鼻痒很有可能是由炎症引起。

  标准三:有严重的婴儿湿疹史。

  如果你家宝宝三项标准都符合,最好上医院拍个鼻窦CT,来确认下是不是鼻窦炎。而如果只有一项或两项符合的,也得注意,宝宝的食要忌辛辣,出门则要避风寒,以防发生过敏。

(责任编辑:朱润芳)

2011-05-03 07:05:00浏览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呼吸支持、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等。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以减轻呼吸负担。同时,要做好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1、呼吸支持:这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措施,常采用机械通气,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无创通气通过面罩或鼻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适用于病情较轻、意识清楚的患者。有创通气则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能更有效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适用于病情较重、无创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可能存在的感染,因为感染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3、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证营养支持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因内环境紊乱加重病情。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的恢复。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主要涉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间质的损伤、水肿以及炎症反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首先体现在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上。这种损伤可以由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多种因素引发,导致肺泡通透性增高。当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其屏障功能受到破坏,使得血浆成分能够更容易地渗透到肺间质和肺泡中,从而引发水肿。这种水肿不仅增加了肺的重量,还限制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除了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外,肺间质的炎症反应也是ARDS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大量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到肺间质中,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进一步加剧肺部的损伤。这些炎性细胞和介质不仅参与肺部的炎症反应,还可能通过促进纤维母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肺间质纤维化进一步限制了肺部的扩张能力,使得气体交换更加困难。此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改变还包括肺泡的萎陷和透明膜的形成。肺泡的萎陷导致肺内分流增加,使得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减少。而透明膜的形成则是由于血浆成分渗出到肺泡腔中,与肺泡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共同形成的薄膜结构。这种透明膜限制了氧气的扩散,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缺氧症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该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过度紧张,放松心情也可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氧疗与机械通气:需积极遵医嘱给予患者高浓度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若氧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维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和肺损伤,常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吸氧或机械通气。药物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以抑制免疫应答和减少肺部的炎症反应;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针对感染等原发病因,应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控制。液体管理与支持治疗:要避免过度液体输入,实施液体负平衡管理以减轻肺水肿。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保持总热量摄取,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比较严重。该疾病是一种以急性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病因引发。其病理特征为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肺水肿和低氧血症,病情进展迅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性主要与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和液体渗入肺泡腔,形成肺水肿,严重影响气体交换。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肺泡和间质损伤,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和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和脑损伤,情况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需综合应用机械通气、液体管理、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措施,治疗过程复杂且易出现并发症。机械通气可能引发气压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液体管理不当可能加重肺水肿。此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重度患者,存活者可能遗留肺纤维化和功能障碍。临床管理和预后困难较大,病情较为危及。建议一旦怀疑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立即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患者等,应密切观察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肺部负担。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绀以及精神神经症状等。1、呼吸频率改变:起病急,呼吸频率会明显加快,通常可达30次/分钟以上,这是机体为了满足氧需求而做出的代偿反应。2、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呼吸急促,且呈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即使给予高浓度吸氧,呼吸困难也难以缓解,患者常伴有呼吸窘迫感,有一种窒息、喘不上气的感觉。3、咳嗽咳痰:常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部分患者可咳出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泡沫痰,当合并肺部感染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咳黄痰、血痰等。4、发绀:由于严重的低氧血症,皮肤、口唇、甲床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发绀,呈现青紫色,这是因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氧合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黏膜颜色改变。5、精神神经症状: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谵妄、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患者可能表现出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等。建议对于存在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呼吸、血氧等生命体征,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此外,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气压伤等,做好呼吸道管理和护理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定期体检,以监测病情变化。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