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春夏之交 警惕鼻子“出事”

  每年四五月份,天气渐热,粉、食物、尘螨等过敏原也逐渐增多,这个时节便成为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由于过敏性炎主要是鼻痒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堵塞这四大症状,有时伴有痒和刺激性干咳,所以和感冒难以区分,有相当多的鼻炎患者误把鼻炎当成感冒来治,随便吃些治感冒的药,这样不仅费时费钱,还容易延误病情。

  市人民医院—头颈外科医生也表示,目前时值变季,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比平日增多。那么怎样预防春夏之交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呢?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为大家支招,春夏之交如何区分认识治疗过敏性鼻炎。

  典型案例回放

  杨先生公务员39岁

  “频频感冒原来是鼻炎在作祟”杨先生感慨地说,他说最近两个月每天早上起床,都要一连打十几个喷嚏,随鼻子不通、发痒,头晕沉沉的,吃药也不见好转。他说这种周期现象已经持续三年,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我去内科看感冒,医生居然建议我到耳鼻喉科就诊,我觉得很奇怪。”杨先生说。结果没想到经医院医生诊断后确诊为鼻炎,现在经过规范的治疗鼻炎已经康复。

  鑫鑫幼儿园学生5岁

  近段时间,鑫鑫总是流清鼻涕,连续打喷嚏。老给妈妈讲自己鼻子痒。鑫鑫的妈妈认为孩子感冒了,到医院看病才知道是过敏性鼻炎。

  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春夏之交气温不稳定,时冷时热,当孩子出现鼻塞、打喷嚏等症状时,不少家长以为孩子患了感冒,就感冒药、消炎药一起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殊不知是小儿鼻炎在作怪。小孩处在生长发育期,免疫机制还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极易患上鼻炎,如不及时控制,可诱发鼻窦炎、腺样体炎、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头痛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障碍,影响宝宝的学习和生长发育,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还会影响面部和胸部的发育。

  如何区分鼻炎和感冒

  据悉,医院常有不少病人把鼻炎当作感冒,是因为鼻炎患者大都有着流鼻涕、打喷嚏和鼻塞等共同症状。怎样让鼻炎患者正确了解病情?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此一一释疑。

  “从症状上看,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连续性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内发痒、鼻塞,感冒通常伴有喉咙痛咳嗽、怕冷,严重时会头痛发烧、全身酸痛等;从病程上看,过敏性鼻炎会反复发作,而感冒用药后3—5天明显好转。”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说。

  打喷嚏,有过感冒经历的人都知道,感冒虽然会打喷嚏,但次数并不多,更不会有连续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情况,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连续打喷嚏,有的人甚至会一天打30个以上的喷嚏。

  流清鼻涕,从感冒伴随的症状来看,流清水鼻涕一般出现在感冒初期,而且流量并不会很多。而过敏性鼻炎恰恰相反,伴随着打喷嚏的同时,大量的鼻涕会倾泻而下。

  鼻痒,感冒时,鼻子最主要的症状不是痒,而是长时间的鼻塞。不过,如果你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鼻腔与咽喉部位就会非常痒。轻度鼻痒的人会觉得鼻内好像有只蚂蚁在走,忍不住要不停用手揉搓鼻部。鼻痒严重的患者还会伴有眼、耳、咽喉、硬等多处发痒,出现嗅觉减退。

  其他症状,感冒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本身免疫力下降,因此在感冒的同时,一定还会并发一些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而过敏性鼻炎由于是人鼻黏膜对某种物质产生的免疫变态反应,因此发作时通常不会出现以上全身症状。

  如何预防与保健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加抵抗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居室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湿度。食起居有规律,避免烟、酒、辛辣食品、多吃蔬果。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避免频繁进出温差悬殊的环境。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或有刺激性的物质。

  同时,医生还提醒市民,医院常遇到鼻炎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引发了多种并发症,如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甚至支气管哮喘等,对此患者要警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孩子患鼻炎征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6岁以下儿童切忌随手拿成人鼻炎药物治疗,不宜实施冲洗,患病婴儿还要禁用血管收缩剂,如滴鼻净。这是因为滴鼻净(萘甲唑啉)为肾上腺素类药物。它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让病人感到通气舒畅,常用于急、慢性鼻炎。而婴儿对药物的耐受力低,加上鼻腔黏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婴儿滴用萘甲唑啉易发生中毒,表现为:面色苍白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

(实习编辑:李杏)

63
2011-04-24 05:26:00浏览50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