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护喉还需打“持久战”

  每天早上起床,瘙痒干咳。一天工作后,睡前更是反复咳嗽喘息,难以入睡……在上周的“名医网上聊”中,岳阳医院喉科主任李明教授与读者交流了秋季慢性咽喉炎问题。

  护喉还需打“持久战”

  急性治疗不彻底转慢性

  一位读者问:“我在八月初得了一次感冒,怕冷发烧,到医院开了药,感冒好了之后发现咳嗽又来了。喉咙发痒干咳,说话多了也会刺激发生咳嗽;医生说是慢性咽炎,但用药后也没有好转。至今每天早饭后会忍不住咳嗽,中午、下午也不定时咳嗽,晚上12睡前还要咳。这是不是慢性炎?”不少读者对自己的反复咳嗽,是否是慢性咽炎感到疑惑。

  李明教授表示,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的食、发声、呼吸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由于许多人对慢性咽炎是怎么一回事还不是太了解,往往使得治疗延误。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结果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或者是因为患有各种鼻病,比如:鼻窍阻塞、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学因素、颈部放射治疗等所致。

  慢性咽炎需用抗生素吗?

  持久治疗治愈慢性咽炎

  对于治疗,另一位读者感到疑惑:“我有多年慢性咽炎史,还有声带小结,平时多讲话,就会累,声音也会低下来。对于声带小结,医生说要动手术,但我好好治疗咽炎后,声音也能恢复正常。不知到底该如何治疗?”

  俗话说:“病去如抽丝”,慢性咽炎要有耐心持久的治疗。慢性咽炎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在戒烟、戒酒后,积极治疗急性咽炎、鼻腔、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慢性炎症。如果病人有咽干、咽痛,可选用一些含,比如:草珊瑚含片、银黄含片西瓜霜含片等,以减轻或解除症状;也可选用各种中成药,比如:清咽利喉颗粒等;如果病人患有慢性肥厚性咽炎,当咽干、咽部异物感明显时还可采用分次激光、冷冻或电灼治疗。

  专家建议,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把全身调理与局部治疗结合起来。慢性咽炎是可以慢慢好起来的。此外,还可以到医院接受雾化吸入,也可以在家里使用简易的蒸汽吸入法。

  除去局部和全身治疗外,坚持用温的淡盐水在睡前、饭后含漱,对咽黏膜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如果不是咽炎急性发作,建议不要滥用抗菌消炎药。有必要服用时,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注意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刺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最后不要忘了保持居室内和办公环境空气湿润、清洁。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您是否正被慢性咽炎所困扰呢?请看下面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噢……[如何正确治疗慢性咽炎]

  “护喉”日常保健是关键

  专家建议,由于治疗的确比较缓慢,除药物治疗外,平时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平时注意保养是关键。比如: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发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经常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者,应戴口罩、面罩等防护措施;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烟、酒、辛辣、过冷、过烫的刺激食物;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病菌不易生长;苋菜、蜂蜜、番茄杨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肾等作用,可适量选食;另外,不要长时间讲话,更忌声嘶力竭地喊叫。

  在生活上,还要对咽喉部进养护。比如:可用金银花、野菊花和胖大海三味中药,就是一剂非常好的润喉良药。咽喉含片、枇杷膏之类,也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实习编辑:李杏)

2011-03-22 01:43:00浏览2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想生二胎备孕吃什么好
想生二胎备孕时,可通过食用菠菜、黑豆、鸡蛋等食物来辅助调理身体。备孕期间除了注意饮食摄入上述食物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每晚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使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要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药品、辐射等。1、菠菜:菠菜富含叶酸,叶酸对于胎儿的神经管发育至关重要,备孕期间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可以将菠菜清炒、做汤或凉拌食用。2、黑豆: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能够调节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卵功能和子宫内膜环境,为受孕创造有利条件。3、鸡蛋:鸡蛋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非常接近,易于吸收利用,有助于备孕期间身体的营养补充和生理功能调节,为孕育胎儿做好准备。备孕期间,夫妻双方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因素也会对备孕产生影响。建议提前3-6个月开始备孕,提前做好身体检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备孕。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备孕两年怀不上二胎怎么办
备孕两年怀不上二胎,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因素、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问题以及男性生育能力等,常见处理措施有遵医嘱检查、遵医嘱用药等,但是需要针对具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议积极就医处理。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子质量和数量会逐渐下降,生育能力也会相应降低。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备孕二胎的难度可能会增加。建议患者的医院遵医嘱进行卵巢功能评估,如检查性激素六项、抗苗勒氏管激素等,以了解卵巢储备情况。2、生殖系统疾病:输卵管堵塞、宫腔粘连等生殖系统疾病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及受精卵的着床。建议进行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生殖系统疾病,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如输卵管疏通术、宫腔粘连分离术等。3、内分泌问题:卵巢功能衰退、排卵障碍等内分泌失调问题会导致卵子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影响受孕。患者可到医院进行内分泌检查,如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以了解内分泌水平。对于排卵障碍,可使用促排卵药物,如氯米芬,来诱导排卵。4、男性生育能力:男性精子质量不佳,如精子数量少、活力低、畸形率高等,也会影响受孕几率。男性建议遵医嘱进行精液常规检查,以了解精子质量。对于精子质量不佳的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提高精子质量的药物,如生精胶囊等。针对备孕两年未成功怀上二胎的情况,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和精神压力过大等,也有助于提高受孕几率。如果经过长时间备孕仍未成功,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等。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备孕一年以上还没怀是怎么回事
备孕一年以上还没怀孕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非疾病因素如生活习惯,以及疾病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平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早日实现生育愿望。一、非疾病因素:长期熬夜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水平失衡,影响卵巢排卵功能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过度吸烟、饮酒也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增加受孕难度。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排卵异常、多毛、肥胖等。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卵巢内有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并排卵,导致受孕困难。2、输卵管堵塞:多由盆腔炎、输卵管炎等炎症引起,也可能是输卵管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输卵管是卵子和精子结合以及受精卵运输到子宫的通道,一旦堵塞,卵子和精子无法相遇,从而导致不孕。3、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其病因可能与经血逆流、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异位的子宫内膜会影响盆腔内的环境,干扰卵子的排出、受精及受精卵的着床,还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扭曲,影响受孕。对于备孕一年以上未孕的夫妻,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女性的妇科检查、性激素六项、输卵管通畅检查、B超监测排卵等,男性的精液常规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备孕几个月怀不上需要检查什么
备孕几个月怀不上是较为常见的情况,通常需要夫妻双方都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妇科检查、排卵监测、输卵管通畅检查、精液常规检查、生殖激素检查等。1、妇科检查:通过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大小、结构,查看有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进行妇科内诊,检查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有无炎症、畸形等问题。2、排卵监测:可以使用基础体温法、排卵试纸或超声监测等方法来了解排卵情况。基础体温法是通过每天测量基础体温,观察体温变化来判断排卵;排卵试纸则是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以确定排卵时间;超声监测能直接观察到卵泡的发育和排卵过程,是较为准确的方法。3、输卵管通畅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输卵管的形态、通畅程度及宫腔形态,是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金标准;输卵管通液术则是通过向宫腔内注入液体,根据阻力大小及有无回流来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但准确性相对较低。4、精液常规检查:通过检查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等指标,评估精子的质量和生育能力。一般需要在禁欲2-7天后进行检查,且建议检查2-3次,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5、生殖激素检查:主要检查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等激素水平,了解内分泌功能,判断睾丸的生精功能和间质细胞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备孕几个月怀不上,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能忽视。建议夫妻双方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积极配合,以提高受孕的几率。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和治疗仍未受孕,可进一步寻求生殖医学专家的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