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症状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呼吸科 > 呼吸疾病症状

小儿发烧:用冰还是用药?

举报/反馈
2011-03-17 01:24:0039健康网社区

  我的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发烧39度多。我给他用冰袋物理降温,稍稍降下来又上去,再用冰袋加酒精浴,体温降到37度,不到2小时,又升上去。孩子有些烦躁、谵语。我抱去看医生

  医生问我:“用退热药了吗?”

  我说:“没敢用,不是说尽量用物理降温,避免用药物降温吗?”

  医生说:“错了!应该先用药物降温!”

  我十分讶然!我用的物理降温可是姥姥的原则,就连那冰袋也是姥姥传下来的。姥姥是大医院内科退休护士长。她一直提醒我们,孩子感冒发烧,尽量用物理降温,千万别急着用退热药,尤其是别用阿司匹林、安乃近。怎么现在说错了呢?先用药物降温有什么道理?

  “不仅是姥姥错了。”老主任坦诚地说,“我们这些医生的老观念都错了。”于是他给家属和实习学生做了详细解释。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烧?

  当细菌和病毒(特别是病毒)进入人体(通过扁桃体或呼吸道黏膜等)在体内作乱时,人体的免疫大军就要迎头痛击,双方激战的表现就是人体发烧。这种发热又叫“感染性发热”,一般在38.5℃(摄氏度)以下,不需要人为降温,这是给免疫系统锻炼机会,让它产生免疫力。正因为小儿的免疫功能不健全,菌、毒侵入和作乱的机会多,所以孩子容易经常发烧。其实倒不一定是坏事。只有当体温在39℃以上或发烧时间过长,才考虑给宝宝降温。

  大脑下属有个“体温办公室”

  谁在控制人体的温度?不是大脑皮层,而是它的一个下级机关叫“下丘脑”的结构,相当于一个下属办公室。它管得挺宽,植物神经系统都归它管。有些事儿大脑说了不算,得听它的。调节体温是它的功能之一。人体温度调控器就掌握在它的手里。一般它给调控器设定一个温度为36.5℃。医学上叫“体温调定点”,就像你家给空调或烤箱设定温度一样。下丘脑就是根据这个设定温度调节体温。体温低于设定值时,人体就多产热,少热,体温就升上来;体温高于设定值时,就少产热,多散热,体温就降下来,以此保持体温恒定。

  如果“体温办公室”遭到病毒的洗劫或受到人体保卫战的影响,“体温调定点”失灵了,体温设定值拨高了好几度,那时人体就要使劲儿多产热,少散热,让体温升高到新的设定值。这时,人体就表现为发烧。轻度紊乱,丘脑会自己调整过来;严重紊乱引起的发烧,就需要人为给予降温帮助。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既然感染性发热是因为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出了毛病,设定值被拨高了。那么降温措施就应该针对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来个拨乱反正,把错误的设定值降下来,这才是根本的办法。这时给予物理降温措施,不能改变“体温调定点”的错乱模式,只能让体表的散热增加,反而促使人体产生热量猛增,造成大量消耗,甚至导致衰竭。这种降温岂不是扬汤止沸?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退热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给错乱的“体温调定点”来个拨乱反正,把过高的设定值拨回到正常水平,让人体的产热和散热重新恢复平衡。这才是釜底抽薪的降温办法。

  明白了这些,你当然就会首选退热药降温了,而不会一开始就用“姥姥的冰袋”和酒精擦浴了。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