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药配方远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朋友们,又是一年春来到。去年我也经常在上这来逛,四处找方子,恨不得所有的法子都试试,简直都到了急病乱投医的地步.现在我的炎好的差不多了,想到还在被此病折磨的阶级兄弟们,便产生了通过健康网把我的治疗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我的症状是这样的:遇到冷空气,飞扬的灰尘就会喷嚏连天,一气儿可以打个几十个,清鼻涕流不断,嗓子马的要命.每天晚上稍微好点的时候还有一只鼻孔通气,严重的时候是两个鼻孔全线塞车,不知不觉就张开嘴呼吸,半夜被憋醒无数次,早上醒来整个嘴巴又干又麻,睡眠质量超级低下。休息不好,工作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了.

  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大家仔细的对照一下自己,看您是不是也是这个症状,如果是,就赶快试试我用的这个方子吧:

  药品:制蜂房(中药,一般的中药店皆有售),通俗的说就是经过烧制以后的马蜂窝。

  药理:调节免疫,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用法用量:煲水喝。每次取核桃大小4-5块与1000毫升水混合煮半小时.取其汤汁服用,一剂药可煲两次

  服用周期:坚持喝1-2个月,如果有效,每年的春秋季节再喝上一个月巩固。

  价格:195元/公斤(大概十几块钱一)。

  购买方法:市场上很多地方都有的卖,如果去药店,就去广州市区比较大一点的中药店。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

  仍在过敏性鼻炎的阴影下备受煎熬的同志们不妨试试我这个中药小配方,或许您能从中体味到“踏破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妙处哦。

(实习编辑:李杏)

2011-03-07 09:30: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吃什么中药
一般情况下,过敏性鼻炎可以吃广藿香、防风、黄芪、白芷、白术等中药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1、广藿香 广藿香味辛、性温,归肺经和肝经,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症状,同时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防风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打喷嚏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经和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等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脾气虚证、肺气虚症、气血亏虚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症状。 4、白芷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经和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眩晕、牙痛等多种症状。如果患者存在过敏性鼻炎的情况,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 5、白术 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味苦甘而性温,归脾经和胃经。具有健脾益气而燥湿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虚运化失常之食少倦怠肌表不实诸症,脾虚饮停之痰饮水肿,脾虚胎动不安等。同时,对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辛夷、山药等中药治疗。建议患者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疾病,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更改药物用量。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吃中药吗
通常情况下,过敏性鼻炎患者是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治疗和调理的。中药凭借其整体调理的特性,在缓解症状和改善过敏体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为患者带来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加风邪、异气等外邪侵袭引发。中药通过调节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像黄芪,能益气固表,提升肺的卫外功能,阻挡外邪入侵;白术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气血,助力抵御过敏。而且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成效显著。一方面,其能迅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常见症状;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能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患者在坚持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鼻炎发作次数会明显减少,症状也会得到有效控制。与一些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长期服用对身体的负担较轻,这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是一大优势。患者若打算采用中药治疗,首先要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耳鼻喉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在服用中药期间,务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用什么中药
风湿热痹常用的中药包括清热通络类药物、祛风除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等,该病是中医对一种以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的描述,其治疗原则为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1、清热通络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秦艽,其性味辛平,能清热除湿、舒筋通络;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忍冬藤,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2、祛风除湿类药物:防己具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热痹引起的关节肿胀;威灵仙性味辛温,能祛风湿、通经络,对风湿闭阻所致的关节不利、屈伸不利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苍术:性味苦温,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适用于湿邪偏盛的风湿热痹。3、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痹症;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所致的痹证;川芎性味辛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关节疼痛,尤其对于血瘀较重的患者效果显著。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建议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用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风寒湿邪的侵袭,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淋巴瘤中药能治疗吗
淋巴瘤中药能辅助治疗。对于淋巴瘤患者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建议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首先,从中药对机体整体调理的作用来看,中药可以改善淋巴瘤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功能。淋巴瘤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身体往往处于虚弱状态,且免疫系统受到肿瘤的影响而功能失调。中药中的一些扶正药物,如黄芪、党参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功效,能够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能力,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应对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减轻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乏力、恶心、呕吐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从中药的抗肿瘤特性来讲,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例如,一些清热解毒类中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研究发现这些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虽然其抗肿瘤作用相对放化疗等手段较弱,但在辅助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对抗淋巴瘤。同时,中药治疗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西医的规范化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肥胖用什么中药能减肥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此类人群可遵医嘱选用荷叶、决明子、山楂、黄芪、泽泻等中药来达到减肥的效果。1、荷叶:荷叶具有清热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其含有的荷叶碱等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脂肪的吸收,并且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2、决明子:决明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其可以通过润肠的作用,使肠道内的宿便更易排出,减少肠道对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对肥胖伴有血脂异常者较为适宜。3、山楂:山楂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并提高其活性,帮助分解油腻食物中的脂肪,降低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还可改善因饮食不节导致的肥胖。4、黄芪:黄芪能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等。从中医角度看,肥胖多与脾虚有关,黄芪可通过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更好地被运化吸收,避免水湿和脂肪的堆积,尤其适用于脾虚型肥胖。5、泽泻:泽泻有利水渗湿、泄热等作用。能够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水肿,同时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可减少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对肥胖伴有水湿内停者效果较好。使用中药减肥时,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配伍用药。同时,还应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不建议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腹膜炎在哪个位置疼痛,吃什么中药好
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腹部器官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症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和治疗药物因病因及病情类型而异。腹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包括全腹疼痛、上腹部疼痛、右上腹疼痛和右下腹疼痛;治疗药物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分为清热利湿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和温阳散寒类药物等。一、疼痛部位:全腹疼痛:弥漫性腹膜炎常表现为全腹部疼痛,多由胃肠道穿孔、腹腔内广泛感染等引起,疼痛剧烈且持续,常伴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上腹部疼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疼痛起始于上腹部,可能伴有肩部牵涉痛。右上腹疼痛:多由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引发,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上腹,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右下腹疼痛:常见于阑尾炎穿孔引起的局限性腹膜炎,疼痛起始于右下腹,可能逐渐扩散至全腹。二、治疗药物:清热利湿类药物:适用于湿热下注型腹膜炎,常用中药包括黄柏、牛膝、猪苓、车前子、泽泻、赤芍、丹皮、茵陈、苍术等。若腹痛明显,可加用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类药物:适用于瘀热互结型腹膜炎,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元胡、败酱草、酒大黄、赤芍、香附、桃仁等。若小腹刺痛明显,可加乳香、没药化瘀止痛。温阳散寒类药物:适用于寒湿凝滞型腹膜炎,常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药物包括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桂枝、赤芍、没药、艾叶、苍白术、云苓、泽兰等。腹膜炎病情复杂且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在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