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专家:是什么制造了肺癌?

  有人预测,5000年后气可能消耗殆尽

  面对灰暗的天空和糟糕的气味,我们每个人都抱怨空气污染,却忽视了一个更为可怕的现象: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经下降30%以上,并且日益减少。有人预测,照此下去,在未来5000年后,空气中的氧气将可能消耗殆尽!

  通过对化石树上的琥珀中包含的气化学分析,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伯纳等人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史前曾经高达30%以上,如今下降到21%,下降了30%以上。在污染严重的城市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到21%;在门窗紧闭的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就更低,可以下降到17-19%。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据估计,每10平方米森林绿地每天产生近一公斤氧气,可以供一个成年人一天的氧气需要。然而,自从人类一万年前开始农垦以来,地球上的森林已经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工业化目前以每年递增5%的速度燃烧着矿物燃料,每燃烧1吨就会耗费近3吨氧气,这相当于一公顷森林3天释放的氧气,可供3000人一天的氧气需要。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利昂等废气及其温室效应,地球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每秒钟有数十亿个氧分子通过空洞飘漏到太空中。在过去一万年间,特别是最近一百年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持续下降。有人预测,照此下去,在未来5000年后,空气中的氧气将可能消耗殆尽!

  如果说零氧气危机离我们似乎很遥远,那么低氧环境所导致的氧代谢障碍和低氧疾病却是现实的。我们都知道动物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低氧环境里,我们身体的正常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故障,更少有人知道低氧环境是癌细胞生长的温床!

  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全世界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0%患慢性病,只有不到5%的人健康。绝大多数人最终将死于两种主要慢性病,即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今天,癌症的死神每15秒降临到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在中国和日本等东方世界,癌症已经成为超过脑中风心脏病的头号杀手。在1900年,不到3%的美国人死于癌症;在今天,超过30%的美国人将会死于癌症。在美国和英国等西方世界,癌症是继心脏病后的第二大杀手。中国卫生部的调查显示,城市的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肺癌是城市各种癌症中的第一杀手。美国俄勒冈州的一项长达15年的调查表明,整天呆在家里的家庭主妇比在外上班一族的女性,死于癌症的机会要高出50%以上。

  为什么只有不到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为什么70-80%以上的人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为什么癌症在过去一百年间大规模爆发和流行起来?为什么城市的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乡村,而且是以癌为首?为什么长时间呆在室内癌症死亡率更高?

  我的研究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营养不足、毒素有余的环境里。我们大部分人机体细胞营养(包括食物、水和氧气)严重不足,而毒素(包括化学产品和电磁辐射)又大量超载。关于细胞营养与毒素和疾病的关系,请看我和金玮教授等人合著的《营养革命》丛书,本文重点讨论氧气不足对人体的影响——低氧疾病。

  氧气是人体生命的第一要素。人不吃饭可以生存几周,不喝水可以存活几天,但没有氧气时几分钟后就会死亡。在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中,大脑、心脏和肺等器官需要的氧气最多,对氧气的供应最为敏感。在低氧环境下,人体的具体反应如下:

  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到15-19%时,你会头痛无力,感觉不适,工作效率下降。如果照此持续6-12个月,你会出现慢性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或亚健康。如果持续10-20年,在机体细胞因中毒而“断讯”和“糖化”的条件下,你可能会患上癌症。这是今日大部分都市人的面临的遭遇和命运:我们生活在食物、水和空气都被污染的化学世界里,在90%的时间里呆在毒素有余、氧气不足的室内,人人亚健康,个个谈癌色变。

  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到12-15%时,你会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判断力下降,可能出现肺水肿脑水肿。如果照此持续6-12个月,你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高血压和心脏病。这就是部分高原游客和少数高原居民患上的所谓“高原病”。大概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空气含氧量减少10%。在海拔3000-4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下降到15%左右或以下,例如青藏高原。幸运的是,这些地方没有或很少被污染。

  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到10-12%时,你会眼花缭乱,嘴唇发紫,动作失灵。

  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到8-10%时,你会脸色苍白,失去知觉。

  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到4-8%时,你会在5分钟内死亡。

  研究发现,在低氧环境里,正常细胞(需氧细胞)的代谢会出现障碍,而癌细胞(厌氧细胞)却如鱼得水。其具体机理如下:

  当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时,由于不能充分燃烧和利用营养物质,正常细胞产生能量(ATP)的效率下降,于是你的体力和工作效率下降。当你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时,未被充分燃烧或代谢掉的物质,就会形成毒素,并且在组织细胞中累积起来。例如,糖的无氧酵解会形成乳酸,在肌肉细胞中堆积起来,你会感觉酸痛和疲劳,出现亚健康症状。

  如果氧气供应严重缺乏,负责供氧的组织器官就会立刻加快运行,以弥补不足,于是你会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如果照此持续下去,这些组织器官就会出现增大,以弥补长期供氧不足,打持久战,于是你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心肌肥大(特别是参与肺循环的右心室)。这些症状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

  当氧气供应发生危机时,正常细胞组织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死亡或者“叛变”。部分细胞组织发生坏死,部分细胞组织被迫转化为“厌氧细胞”。因为只要有生存机会,生命总是要为自己寻找出路。厌氧细胞是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下可以生存的细胞,例如蓝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如果正常干细胞被迫转化为厌氧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并且,原正常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所转化的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就越高,即复制和扩能力就越强。恶性肿瘤是在特定条件被逼出来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会随时发现、诱导分化或彻底歼灭处于萌芽状态的癌细胞。但在严重的化学中毒或电磁辐射之下,细部之间的通讯系统失灵,癌细胞的“叛乱”将得不到发现、诱导或镇压。当然,如果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它们也不可能形成气候,兴风作浪。在无氧状态下,细胞唯一的能量来源是糖的无氧酵解,因为脂肪和蛋白的燃烧和利用需要氧气的参与。摄入大量糖或淀粉会升高血糖,使机体细胞群由糖粘连在一起,出现所谓的细胞糖基化(“糖化”),为癌细胞提供能源和营养。在中毒断讯、缺氧和糖化之下,癌细胞将会大量复制和生长,癌症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过去一百年间的食生活环境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2011-03-02 02:31: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百日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细菌引起的吗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其属于细菌的一种。百日咳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是引发百日咳的直接病原体。百日咳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百日咳杆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些飞沫后,百日咳杆菌会在其呼吸道内定植、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百日咳典型的咳嗽症状,如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喉咙痛、发热等,常伴有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因此,接触百日咳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是感染百日咳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家庭、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感染风险更高。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婴幼儿,其抵抗百日咳杆菌的能力会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感染。此外,不良的环境因素,如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等,也会增加感染百日咳的风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百日咳在易感人群中易于传播和流行。针对百日咳的预防和控制,首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提高人群对百日咳杆菌的免疫力。此外,还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等,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百日咳的患者,应尽早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减少传播。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百日咳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百日咳对以后的影响通常包括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下降、惊厥、生长发育迟缓等。1、支气管扩张:在百日咳发作时,剧烈的咳嗽会使支气管内压力反复升高,损伤支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和肌肉组织,长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肺功能。2、肺功能下降:百日咳引起的持续咳嗽、呼吸道炎症以及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等,会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长期来看,可能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会出现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3、惊厥:在百日咳的痉咳期,剧烈的咳嗽可能导致脑部缺氧,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惊厥症状。惊厥可能会对大脑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4、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儿童患者,百日咳期间由于反复咳嗽、食欲减退,身体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长期的身体不适和疾病状态还可能影响儿童的内分泌系统,进一步干扰生长发育的正常进程。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怀疑感染百日咳,应尽早就诊,遵循医嘱进行规范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确保彻底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烂面条等,以补充身体能量。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百日咳症状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
百日咳的症状包括卡他期症状、痉咳期症状等,治疗方式有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等。若怀疑患有百日咳,出现咳嗽持续不缓解、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一、症状:卡他期症状:发病初期,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出现低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此阶段持续1-2周,咳嗽症状逐渐加重。此时咳嗽多为单声咳嗽,容易被忽视,以为是普通呼吸道感染。痉咳期症状:这是百日咳较为典型的阶段,一般持续2-6周甚至更长时间。咳嗽由单声咳嗽逐渐转变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表现为成串的、连续不断的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吼声,这是由于剧烈咳嗽导致空气急促吸入,气流通过狭窄的声门而产生的特殊声音。痉咳发作时,患者常面红耳赤,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大小便失禁、眼睑浮肿、面部淤血等情况,且夜间发作较为频繁,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二、治疗:对因治疗:早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使用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用的药物有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能够抑制百日咳杆菌的生长繁殖,控制感染。对症治疗:针对咳嗽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氨溴特罗等,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对于病情较重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痉咳症状,但使用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循医嘱。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可能需要吸氧等支持治疗,以保证机体的氧气供应。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者吸入刺激性气体,加重咳嗽症状。饮食上,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在痉咳发作时进食,防止呛咳。患者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在百日咳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百日咳怎么查
百日咳的诊断通常是一个综合多种方法的过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细菌培养、胸部X线检查等。1、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特别是咳嗽的特点,如是否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持续的时间,是否有吸气性吼声等。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接触史,即是否接触过百日咳患者,这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可能患有百日咳。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音、肺部啰音等情况。在痉咳期,由于剧烈咳嗽,患者可能出现面部发红、发紫,甚至出现眼结膜出血、鼻出血等症状,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进一步判断病情。3、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百日咳特异性IgM抗体,来辅助诊断百日咳。如果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百日咳。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检查不能早期诊断,因为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4、细菌培养:这是诊断百日咳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或咳碟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如果培养出百日咳杆菌,则可以明确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百日咳杆菌培养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可能需要多次采样。5、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肺部是否有炎症等病变,但对于百日咳的诊断并非特异性的。其主要用于了解肺部有无并发症等情况,为治疗提供辅助信息。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咳嗽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