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区别非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胸片上显示肺内炎症性阴影,易与一些普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相混淆,而造成诊治上的偏差。本文就常见CAP的临床特点作些介绍,以利于更好的防治SARS。

  CAP又称医院外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肺炎。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很多,包括细菌、真菌、衣原体、病毒、寄生虫等,其中以各种细菌最常见。但近年来肺炎的病原体出现了一些变化,一些过去少见的病原体比例有所增加。统计显示,目前在CAP的病原体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所占的比例为30%~70%和8%~20%,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2%和2%~9%,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和呼吸道病毒约占5%~25%。

  典型肺炎和非典型肺炎是对应的两个概念。由于肺炎链球菌是人类最常见并最早发现的肺炎病原体,人们将它的表现定义为典型肺炎的表现,以后陆续发现了多种导致相似表现的病原体。但在20世纪30年代末,Reimann首次报道了一组与传统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不同的肺炎病例,由于当时病原体未明,便应用“非典型肺炎”加以概括,用以与传统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典型肺炎”相区别。所以单单“非典型性肺炎”这个概念是早已有之。

  目前认为,所谓“典型肺炎”是指临床表现类似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一组肺炎,约占CAP的50%~60%。它们多由细菌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咳痰、胸闷、胸痛,部分病人可并发肺脓肿、脓胸,重者可出现休克。肺部查体可闻及湿口罗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痰细菌培养可见细菌生长,少数患者血培养阳性。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阴影,可伴有胸腔积液。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有效,疗程为7~14天。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但有慢性基础病者或重症肺炎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病死率约为5%~10%。

  “非典型肺炎”,是一个进展的、开放的概念,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典型肺炎不同的肺炎(广义)。随着病原体的变迁,其在CAP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目前约占CAP的40%~50%,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非典型肺炎的首个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后,科学家先后发现了许多可导致非典型肺炎表现的病原体。目前已知,广义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以及各种病毒、真菌,但以前两种病原体最为常见。而狭义的非典型肺炎概念中不包括病毒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下面就常见的非典型肺炎作一介绍。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约占CAP的15%。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大小的微生物,目前已发现8种类型,只有肺炎支原体对人致病。支原体肺炎主要由病人和携带者的飞沫经空气传播,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群,但5岁以下儿童少见。秋冬季高发。好发于人口密集的机构,可造成小流行。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发病前有2~3周的潜伏期,起病隐匿缓慢,发病初期有乏力、头痛、咽痛、畏寒、发热、全身酸痛、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其中头痛显着,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刺激性咳嗽、少痰或无痰, 夜间明显。病情一般轻微,但咳嗽可延至6周。部分患者可有耳痛或听力下降等表现,极少数重症患者可伴发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表现,甚至死亡。胸部体检半数可闻及口罗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部可见斑片状浸润阴影,10%~15%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本病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和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等抗生素治疗有效,疗程2~3周。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少数重症患者可致死。

  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由衣原体引起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10%。衣原体是寄生于宿主细胞内的微生物,导致人类肺炎的种类包括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肺炎由病人和携带者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四季均可流行,常见散在性流行,也可引起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5~8个月。多数人感染衣原体后无明显表现。

  ① 衣原体肺炎 主要临床特点:潜伏期10~65天不等。起病缓慢,通常以咽痛、声音嘶哑和低热起病,数日后出现咳嗽,可持续3周以上。肺炎通常为轻型,少数老年患者较严重。体检常见异常呼吸音和鼻窦区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血沉加快。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为单侧节段性浸润阴影,可发展至双肺,广泛实变仅见于重症病人,少数出现胸腔积液。特异性抗体检查显示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或单次IgM≥1∶32或更高、或IgG≥1∶512或更高。治疗和预后同支原体肺炎。

  ② 鹦鹉热肺炎 临床特点为:潜伏期1~2周,有时长达4周。发病多潜隐,早期症状有乏力、肌痛、关节痛、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40℃。一周后出现咳嗽,伴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部分可出现恶心、腹痛、嗜睡、抽搐等症状。查体时可发现异常呼吸音甚至实变体征,伴相对缓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胸部X线检查为弥漫间质性改变,有时有粟粒样或明显实变阴影,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特异性抗体检查显示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或单次IgM≥1∶64或更高。

  治疗衣原体肺炎用四环素和红霉素有效,疗程2~3周。多数患者可治愈,但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复发率较高。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大多数是散发,但在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中可暴发流行。人体感染后,可持续带病原体长达10年之久,故应注意避免与感染的鸟禽和人接触。(未完,下期待续)

 

如何区别非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上)

(实习编辑:宫锦汝)

2007-11-11 01:10: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间质性肺炎活动就气喘还能变好吗
间质性肺炎患者活动后气喘的症状一般是可以改善的。尽管间质性肺炎会对肺部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但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患者的气喘症状能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升。间质性肺炎由特定病因引起,如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炎,通过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可抑制肺部的炎症反应,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肺部纤维化程度。肺部纤维化减轻后,气体交换功能得到改善,患者活动时肺部能够更有效地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喘症状随之减轻。即便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这类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也能延缓肺功能下降,显著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减少气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康复训练同样对改善气喘症状有一定好处。呼吸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比如缩唇呼吸训练,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利于肺内气体排出。长期坚持,能够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此外,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也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耐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患者的身体机能可得到提升,同等活动强度下,肺部的负担减轻,气喘症状也就逐渐好转。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肺功能,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另外,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减少粉尘、烟雾等刺激。若气喘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肺康复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肺炎什么程度就不用输液了
肺炎患者是否需要输液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而言,当肺炎症状较轻,病情处于稳定可控状态时,就可考虑不通过输液来治疗,改为口服药物等其他方式,这既能减轻患者负担,又利于身体恢复。从症状表现判断,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发热持续时间较短,比如体温在38℃以下,且持续稳定24小时以上,同时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不再频繁剧烈咳嗽,痰液量也显著减少,质地由浓稠转为稀薄,呼吸较为顺畅,没有明显的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说明肺炎对机体的影响在减小,此时口服药物通常就能满足后续治疗需求。从身体的整体状况来看,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体力逐渐恢复,能够进行日常的轻度活动,如短时间散步等,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也趋于正常,提示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影像学检查,像胸部X光或CT复查发现肺部炎症病灶有所吸收、缩小,这些都表明肺炎病情好转,此时则遵医嘱口服抗感染药物,如阿奇霉素、莫西沙星等,足以巩固治疗效果。但需注意,即便病情看似好转不需要输液,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仍需保证充足休息,居住环境保持通风良好,饮食上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疾病恢复。按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肺炎彻底治愈。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重度肺炎恢复期一般是多久正常
重度肺炎的恢复期因人而异,一般体质好、治疗及时有效的患者,可能一个月左右有明显恢复;而体质弱、治疗不佳或有其他不利因素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三个月甚至更久。此外,年龄、基础疾病、肺炎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都会影响恢复时间。一般而言,如果患者个人体质较强,免疫力较高,且能在发病初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恢复期可能会相对较短,可能在一个月左右就能有明显的恢复。这是因为体质较强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抵抗病原体,同时及时的治疗也能有效遏制病情的发展,从而加速恢复进程。然而,对于体质较弱、免疫力较低的患者,或者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不当的情况,恢复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可能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因为体质较弱的患者在抵抗病原体方面可能存在困难,而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延长恢复时间。除了个人体质和治疗情况外,重度肺炎的恢复期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基础疾病都可能对恢复期产生影响。年龄较大、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病等)的患者,其恢复时间可能更长。此外,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也是影响恢复期的重要因素。病情越严重,恢复时间可能越长;如果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也会进一步延长恢复时间。针对重度肺炎的恢复,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日常护理和康复工作。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注意休息和营养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此外,定期去医院复查和咨询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肺炎支原体阳性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阳性是在对人体进行相关检测时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往往提示人体与肺炎支原体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可能涉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肺炎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当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实验室检测中,若发现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如IgM、IgG)呈阳性,或通过核酸检测技术,在样本中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的核酸,结果即为肺炎支原体阳性。抗体检测中,IgM抗体通常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3-4周达到高峰,其阳性往往意味着近期感染;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其若由阴转阳或滴度有4倍及以上升高,同样可提示近期感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多数患者会有发热表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可持续2-3周,常伴有畏寒、头痛、咽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咳嗽也是常见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随着病程进展,后期可能出现少量白痰,且咳嗽持续时间较长。若发展为支原体肺炎,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上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也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过程中,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十分关键。对于肺炎支原体阳性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日常注意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由于肺炎支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疾病未痊愈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