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别让痰阻碍了宝宝呼吸

  季节转换,患呼吸道疾病的宝宝明显增多,宝宝咳嗽难忍,喉咙中的痰液也呼噜作响,爸妈束手无策,为了给宝宝止咳而滥用止咳药,其实这种作法有害无益。

  别让痰阻碍宝宝呼吸

  宝宝免疫力较差,感冒后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有了炎症,分泌物自然会增多。

  成人气管及肺内有发育完善的纤毛系统,可以将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运送到咽喉部,刺激人体产生咳嗽反射,将痰咳出。

  婴幼儿的这种祛痰能力很差,一旦大量的痰液和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就会导致细菌感染,继而发展成肺炎

  咳痰可以把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排出,对呼吸道起到保护作用,若仅用镇咳药反会使痰液潴留在呼吸道内,所以祛痰比镇咳更重要。

  祛痰4招

  第一招拍背法

  拍背法不仅能促进患儿肺及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内排出,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吸收。拍背要选择在吃奶前,避免过于震动引起吐奶。

  方法:将宝宝竖着抱起,拍时手要微微蜷起,形成中空状,这样宝宝不会感到疼痛。拍背时应在两肺的上下左右前后都拍到,不要有遗漏。每次拍痰时两边肺各拍一百下。

  一天拍3~4次。由于宝宝的背和肺下部更容易产生痰液积聚,所以重点要拍这些部位。如果有了肺炎,应重点拍炎症的一侧。

  拍背时要有“啪、啪”响声,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有的爸妈唯恐将宝宝拍疼,便小心翼翼地轻柔地拍,这样的拍很难起效,其实只要拍背姿势正确,并不会把宝宝拍痛,有时小宝宝喜欢这样拍背,因为可以和妈妈进行身体上的亲密接触。

  当痰出来后,宝宝并不咳出,而是咽了下去,由于在消化道内有许多消化酶和酸性液休,所以可以杀灭细菌及清除异物。

  第二招饮水法

  咳嗽的宝宝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这会使呼吸道内分泌物更黏稠而不易咳出。

  多喝水可使黏液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饮水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产物及毒素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了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此外,饮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饮水的温度在23℃至24℃为宜,于两餐之间及晨起及入睡前饮用。

  第三招蒸汽法

  蒸汽吸入可使痰液稀释便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充血水肿,减少咳嗽。

  方法是将沸水倒入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宝宝,使其口鼻对着上升的水蒸汽吸入。使用时家长要注意不要烫伤宝宝。

  第四招药物法

  家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不要用可待因及罂粟壳类的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中枢不利于排痰。痰少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氯化铵、桔梗、远志等;痰多黏稠难咳出者,用沐舒坦、痰易净、吉诺通等;痰黄黏者,用祛痰灵、猴枣散等;痰白黏者用杏仁、半夏露、川贝等。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9-27 00:01: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产妇产后呼吸和心跳多少次为正常
产妇产后呼吸频率一般每分钟14-16次,呈深而慢状态,源于腹压等改变致呼吸方式转变。心跳频率在60-100次/分,与正常人静息时相同。初期部分产妇因多种原因会有呼吸和心跳加快,数周内恢复。但生理、病理因素都会干扰,异常时需及时就医检查。产后呼吸频率通常会变得深而慢,每分钟约为14-16次,这是由于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呼吸方式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转变为胸腹式呼吸所致。这种变化有助于产妇排出产后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同时增加肺活量。而心跳频率方面,产妇产后心率正常值范围一般在60-100次/分,与成年人在安静清醒状态下的心率相同。产后初期,由于胎盘循环停止、子宫收缩以及血容量增加等原因,部分产妇可能会出现心跳及呼吸加快的情况,但通常会在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都可能会影响产妇产后呼吸和心跳频率。生理性因素如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产后疲劳、情绪波动以及哺乳等,都可能导致产妇呼吸和心跳频率的暂时变化。而病理性因素则包括贫血、低血糖、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心脏的供氧能力、血液循环以及呼吸功能,从而导致产妇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针对产妇产后呼吸和心跳频率的变化,建议产妇及其家属密切关注产妇的身体状况。若出现持续性的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胸闷、气短、乏力等,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病理性因素。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呼吸微弱可以心肺复苏吗
呼吸微弱不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呼吸微弱的患者,建议立即呼叫急救人员,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首先,心肺复苏的适用条件是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且呼吸停止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心脏骤停时,心脏失去有效泵血功能,全身血液循环停止,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等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此时需要通过心肺复苏来人工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以挽救生命。而对于呼吸微弱的患者,其心脏仍在跳动,血液循环仍在维持,只是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与心脏骤停的情况有本质区别。其次,呼吸微弱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毒等。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命体征虽然不稳定,但仍有自主呼吸和心跳,说明身体的重要器官仍有一定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支持。此时如果进行心肺复苏,不仅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肋骨骨折、内脏损伤等,还可能干扰患者自身的生理调节机制,影响病情的判断和后续的正确治疗。建议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情况,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不要自行进行心肺复苏,以免因不当操作对患者造成伤害。
李军政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鼻塞严重无法呼吸怎么回事
32岁的李女士,近两周突然出现严重鼻塞症状。起初以为是天气转凉感冒了,可症状持续加重,白天工作频繁受干扰,晚上睡觉辗转难眠,只能张嘴呼吸,严重影响生活。无奈之下,她去医院就诊。经过鼻窦 CT 扫描、鼻内镜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最终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引发的严重鼻塞。医生为她制定了包含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的综合治疗方案。经过一个月积极治疗,李女士鼻塞症状显著减轻,呼吸恢复通畅,生活重回正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研究数据,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群一年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鼻塞,其中约 10% 的人严重到影响正常呼吸。鼻塞看似常见,背后却可能有多种复杂病因,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深入了解鼻塞严重无法呼吸的原因及应对办法,对大众很重要。​【引发鼻塞严重无法呼吸的常见原因】​1、感染因素​:①病毒性感染: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感染鼻腔,侵袭鼻黏膜细胞引发免疫反应,致使鼻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增多,鼻腔通道变窄,进而引发鼻塞,常伴有流涕、打喷嚏、咽痛等症状,流感季较为常见。②细菌性感染:以鼻窦炎为例,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感染所致。炎症致鼻窦黏膜肿胀、窦口堵塞,分泌物积聚引发严重鼻塞,还伴有头痛、脓涕等症状。急性若未有效治疗,易迁延成慢性,长期鼻塞,像感冒未愈就可能诱发。2、过敏因素​: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其在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误将其当作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刺激鼻黏膜,使其充血、水肿、黏液分泌亢进,进而引发鼻塞,且症状反复。该病遇过敏原便可持续或加重,还伴有鼻痒、喷嚏、清涕,花粉季过敏患者常常深受其害。​3、鼻腔结构异常​:①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由软骨和骨质构成,分隔左右鼻腔。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等,鼻中隔会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导致鼻腔左右空间不对称,狭窄侧通气受阻便会引发鼻塞。患者还可能鼻出血、头痛,鼻塞程度与偏曲程度相关,鼻部撞击者易出现此情况。​②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与慢性炎症刺激、过敏反应等有关。息肉逐渐增大,占据鼻腔空间,堵塞鼻腔通道,可导致持续性鼻塞。多呈进行性加重,还伴有嗅觉减退、鼻音重、打鼾等症状。​4、其他因素​:①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在儿童鼻咽部较发达,受炎症反复刺激会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致鼻塞,常见于儿童,可引发多种不良症状。②药物副作用:降压药、抗抑郁药等会影响鼻腔血管舒缩,致鼻黏膜充血引发鼻塞,停药后症状可能缓解,恢复时长各有不同。​【鼻塞严重无法呼吸的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1、鼻腔盐水冲洗:适合各年龄段。可买正规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或冲洗器。喷雾喷头对准鼻孔轻按,让盐水均匀分布;冲洗器按说明书,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入一侧鼻腔,从另一侧流出。其能清除鼻腔分泌物、过敏原、病菌等,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操作简便,多数人使用后即刻感觉鼻腔通气改善,效果维持数小时。​2、湿热敷:用温热湿毛巾敷鼻翼两侧。通过热传导,促进鼻部血液循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适用于各类人群,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二、药物治疗​1、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用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引起的鼻塞。常见为喷雾剂,直接喷于鼻腔,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适用于成人及较大儿童,对糖皮质激素过敏者禁用。2、抗组胺药: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常见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注意对这类药物过敏者禁用。3、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可短期缓解严重鼻塞。滴鼻时头部尽量后仰,将药物滴入鼻腔。一般用于成人,儿童慎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对药物过敏者、高血压患者等禁用。三、手术治疗​针对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因鼻腔结构异常或病变致严重鼻塞,保守治疗不佳可考虑手术,如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腺样体切除术等。手术能解决堵塞,但有风险,需医生评估,术后恢复一般需数周。【日常建议】​鼻塞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日常中做好预防,能极大降低鼻塞的发生几率。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从生活起居到就医诊疗等多方面行之有效的鼻塞日常预防方法。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2、注意室内环境清洁: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床上用品和窗帘,尘螨多的季节可两周一次。空气净化器滤网也要定期更换。​3、预防感染:感冒流行季,非必要不前往商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地。外出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4 小时左右更换。​4、合理用药:服用可能致鼻塞的药物(如部分降压药)前咨询医生,可考虑调整用药方案或采用替代药物。​5、及时就医:若鼻塞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严重影响生活,应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遵医嘱检查治疗。鼻塞严重无法呼吸由多种原因引起,了解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很关键。同时,做好预防工作,能有效减少鼻塞发生,让我们拥有顺畅呼吸,享受健康生活。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呼吸支持、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等。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以减轻呼吸负担。同时,要做好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1、呼吸支持:这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措施,常采用机械通气,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无创通气通过面罩或鼻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适用于病情较轻、意识清楚的患者。有创通气则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能更有效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适用于病情较重、无创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可能存在的感染,因为感染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3、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证营养支持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因内环境紊乱加重病情。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途径,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的恢复。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