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多数慢性咳嗽被误诊为慢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异物或痰液排出体外。听到身边的朋友咳嗽,我们往往会关心地问:“你感冒了吗?”确实,感冒是引起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不过,咳嗽却不仅是感冒的表现。

  那么,当出现慢性咳嗽时,如何辨别呢?

  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

  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不仅涉及呼吸系统,有些还与耳鼻喉、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

  专家介绍说,由于慢性咳嗽患者的伴随症状少,X线检查又没有什么异常,所以误诊率相当高。根据呼研所的一项调查,临床上约有76%的慢性咳嗽患者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92%的人曾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平均就诊时间为3年,最长为20年,最高就诊次数为100次。

  慢性支气管炎仅占4%-8%

  慢性咳嗽病因有两类,一类为胸片异常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等;另一类为胸片正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因此,长期慢性咳嗽并非都是患了慢性支气管炎。在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只占了不足4%~8%,而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鼻后滴流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占了门诊慢性咳嗽的70%~95%。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食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咳嗽,患者常有烧心、泛酸、嗳气等反流症状,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见。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夜间咳嗽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但无喘息呼吸急促等典型的哮喘症状,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会诱发或加重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干咳,偶尔咳少许黏痰,这类患者做X线或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时均无异常。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位,从而导致咳嗽。患者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甚至声音嘶哑。常见病因有普通感冒、鼻炎(特别是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

  误用抗生素治疗

  由于误诊,这些病人被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有些病人还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X线胸片、CT和纤支镜等检查。部分病人因为长年咳嗽而影响了心血管、神经、胃肠道、泌尿生殖、肌肉骨骼和呼吸系统,导致多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感觉不适、疲惫无力、夜间失眠肌肉酸痛、声音沙哑和尿失禁等很多市民,包括一些医生在内,一说咳嗽就认为是支气管炎。其实,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没有找准原因就治疗,慢性咳嗽往往怎么治都治不好。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8-04 00:00:00浏览1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没有发烧、但是咳嗽怎么回事,怎么办
发烧一般是指发热。没有发热、但是咳嗽一般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过敏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不同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 1、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可能会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等,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改善环境,尽量处于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同时还可以多喝水,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2、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可能是接触过敏原、吸入刺激性气体、食用易过敏食物等原因导致,由于过敏原刺激咽喉部黏膜,从而引起咳嗽的症状。如果病情比较轻,可能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要注意避开过敏原。 3、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主要是咽喉黏膜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咽喉肿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等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疾病康复。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4、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可能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化学性刺激等原因导致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注意戒烟,避免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吸入。 5、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过敏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幼儿急疹没有发烧怎么回事
发烧一般指发热。幼儿急疹没有发热,多考虑是疾病正处于恢复期,但也不排除是护理不当、自身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1、疾病正处于恢复期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期比较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通常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发热、皮疹等症状。由于疾病正处于恢复期,体内的病毒含量比较少,就可能会导致幼儿急疹没有发热的情况。通常该情况属于正常的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注意休息,多喝水即可。2、护理不当如果幼儿接触了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到病毒的感染,也会出现没有发热的情况。建议幼儿注意防护,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3、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比较低下,可能会导致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弱,从而出现病情进展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一般是指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片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冰敷、温水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5、病毒感染如果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损伤,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温水擦浴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患病期间注意多休息。如果患者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没有发烧头痛怎么办
发烧一般指发热。通常情况下,没有发热头痛怎么办需要根据引起该症状的具体原因综合分析,此类症状多考虑是睡眠不足导致的,也不排除是精神紧张、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1、睡眠不足若患者长时间熬夜,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大脑疲劳,进而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的方式改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2、精神紧张如果患者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出现头晕、心跳加快、出汗等症状。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放松心情,多与家人沟通交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进行改善。3、偏头痛偏头痛是指为一侧脑神经一阵一阵抽痛,同时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可能与精神压力大、遗传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4、紧张性头痛紧张性疼痛是指双侧颈枕部或全头部的紧束性、压迫性、非搏动性头痛,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酮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症状。5、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受凉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并且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例如苹果、西红柿等。患者平时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么看新生儿扁桃体有没有发炎
看新生儿扁桃体有没有发炎,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查体、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咽拭子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1、临床症状扁桃体发炎通常是受到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新生儿出现了以上症状,可能是扁桃体发炎。2、查体查体主要是对新生儿的口腔进行检查,观察口腔内是否有扁桃体红肿、化脓等症状,还可以对新生儿的咽喉部位进行触诊,观察是否有疼痛的症状。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可能是扁桃体发炎。3、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通常是对血液进行化验,观察血液中的白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计数是否正常,从而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出现了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可能是扁桃体发炎。4、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是一种炎症性的指标,如果扁桃体发炎,可能会导致C反应蛋白升高。5、咽拭子检查咽拭子检查主要是对咽喉部位的分泌物进行检查,从而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咽喉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家长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带其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并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家长还要注意新生儿的口腔清洁卫生,可以使用棉棒蘸取温水清洁口腔,并在清洁后注意及时擦干,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