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鼻中隔偏曲患者目前治疗方法为鼻中隔成形术,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开展,鼻内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鼻内镜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定位准确、疗效确切的优点。
在临床上的技术开展得到了广大医师和患者的支持。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开展了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5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18~52岁,平均28.25岁,病程0.5~15 年。
所有患者均有头痛、鼻塞、鼻干等症状,伴鼻出血56例。59例患者中伴高血压9例,糖尿病3例,无血液病史,无遗传病及家族史。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
结果示:单纯骨部偏曲患者25 例,单纯软骨部偏曲患者11 例,混合型偏曲患者23例;伴鼻息肉、鼻窦炎患者17例,下鼻甲肥大15例。
1.2手术方法 头高卧位,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选用30°或0°鼻内镜。在鼻内镜直视下,选择适当切口,对鼻中隔软骨部偏曲患者,分离并切除偏曲之鼻中隔软骨。修整后回置。对于鼻中隔棘突,咬除棘突。术毕将黏膜切口缝合,凡士林纱条填塞。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支持治疗。术后24 h去除鼻腔内凡士林纱条,每日行鼻腔清洁护理,确保鼻腔引流通畅,直至鼻腔内分泌物基本消失。
1.4护理对策 1.4.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可向患者介绍鼻窦内镜手术的操作、治疗范围、优越性以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向患者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从而消除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使患者术前身体和心理上调整到最佳状态,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1.4.2 术前护理术前应确保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以排除不宜手术治疗的相关疾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术前给予相应治疗以使患者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术后的恢复。
应于术前1 d给予患者行双侧鼻腔备皮,剪除鼻毛,并以棉棒拭净患者鼻腔分泌物,为减轻患者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肿,术前给予1 %麻黄素滴鼻。为避免术中发生呕吐和呛咳,手术当日嘱患者早餐不宜过饱,术前半小时予阿托品0.5 mg ,鲁米那钠0.1 g , 立止血1 KU肌内注射。
1.4.3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往往出现头痛、鼻塞、眼胀、眼涩、流泪等症状,向其解释此为鼻腔内凡士林纱条阻塞鼻腔所致,待术后24 h去除后,此症状即可缓解。术后患者应进食半流质饮食,尽量避免牵动鼻面部。
密切观察鼻腔渗血、出血情况,如出血较多应向医师及时报告,在医师指示下应用1%麻黄素滴鼻,进行收敛止血,如出血严重,则重新进行鼻腔加压填塞,嘱患者取头高半卧位,以减轻水肿及渗血,此法亦可预防鼻中隔血肿的形成。
观察患者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如有脑脊液鼻漏,则需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密切观察患者鼻部有无塌陷或偏曲,以免发生外鼻畸形。
1.4.4 健康指导 向患者进行宣教,洗脸时勿按压鼻部,以免鼻腔出血或鼻梁塌陷。每日以1%麻黄素滴鼻,减轻水肿,防止发生鼻腔粘连。
2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3~12个月,所有患者鼻中隔偏曲得到矫正,鼻腔引流通畅,通气良好,效果满意。未发生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3讨论 鼻内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定位准确,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接受。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更加细致周到,耐心向患者讲解介绍,充分了解和掌握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并发症及禁忌证,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实习编辑:张丽娟)
副主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COPD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3号甲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西省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马关县城逢春大道与西坝路西段交汇处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吴中区木渎镇下沙塘3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楼兰西路37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