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理因素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

  近日,笔者在门诊见到了一位29岁的女病人,她两天前与丈夫吵架后出现喘息发作。查体见病人过度换气、精神紧张,但肺部无哮鸣音,口唇也无紫绀。笔者询问病史,知其以往有类似发作,遂按心因性哮喘予以暗示疗法,并配合应用谷维素、安定,治疗后症状缓解。

  何为心因性哮喘?

  所谓心因性哮喘,又称功能性哮喘或癔病性哮喘。早在19世纪,人们就注意到精神因素可以诱发哮喘,这些精神因素以愤怒、恐惧抑郁焦虑多见。

  国外有专家报告了6位哮喘病人是在悲伤后第一次发作的;国外还有专家调查发现40%的哮喘患儿哭泣时喘息加重;另外有专家研究发现,35%~40%的哮喘病人经暗示可诱发哮喘,也可使哮喘缓解;英国有专家发现,在该国3年内死亡的31位哮喘病人中,23位平时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由此可见,心理因素与哮喘密切相关,并且涉及家庭及社会等诸多因素。

  症状

  心因性哮喘发作时,病人常表现为不停地过度换气,常伴有恐惧、焦虑、躁动不安和悲观失望等情绪,同时还伴有多汗、头晕眼花食欲减退、手颤、胸闷气短心悸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但无哮鸣音、缺紫绀等表现。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精神因素影响大脑皮层而作用于丘脑,导致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使气道反应性增高所致。

  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如果哮喘发作是由于心理因素诱发或加剧时,除常规治疗外,还应解决心理问题,否则难以控制哮喘病情。

  对于哮喘引起的心理障碍,应制订正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缓解哮喘症状或预防发作,同时也可缓解或解除病人的躯体症状,这样病人的心理障碍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了。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暗示疗法、疏导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催眠疗法及认知重建等。

  此外,还可以适当给予病人安慰剂或配合应用调节植物神经、镇静催眠及抗抑郁的药物。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6-16 00:00:00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