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哮喘缓解期特点的中医分型

  西医里的哮喘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中医里的喘证

哮喘缓解期特点的中医分型

  基本概述:

  古称上气、喘息。一般通称气喘。指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

  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

  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则为虚喘。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

  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目前情况

  目前认为,哮喘通过中西医治疗可以完全控制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使他们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哮喘急性发作时应用中西医治疗症状不难缓解,但如何预防其复发比较困难。有效控制哮喘复发的关键是指导病人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和各种康复措施。

  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功能、抗病能力的低下、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是哮喘发生的根本原因,哮喘缓解期这种紊乱状态依然存在,中医药有很好的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功能,因而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对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的程度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哮喘病人的缓解期特点,中医可辨证分为肺虚、脾虚、肾虚等几种类型。

  肺虚可见自汗、恶风、易感冒气短、声低、疲乏、舌淡苔白、脉虚细等;

  脾虚可见纳食差、便稀便频、倦怠气短、舌淡苔白脉弱细等;

  肾虚可见气喘、汗出、腰膝酸软;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则偏于肾阳虚;若颧红烦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则偏于肾阴虚

  一般情况下,肺脾肾亏虚常常相兼出现,如肺脾亏虚、肺肾亏虚、脾肾亏虚,甚或肺脾肾均亏虚。又由于患者缓解期多有咳嗽、痰多、胸闷、憋气、气急等,所以缓解期除了体虚之外,多有痰热湿浊内阻、气机阻滞的情况,故而表现出复杂的症型,既有虚证、又有实证,虚实夹杂。

  肺虚证以补肺益气为大法,方用补肺汤加减。脾虚证以健脾益肺为大法,方以六君子汤加减。肾阳虚证治以补肾温阳为大法,方以阳和汤、右归饮化裁。肾阴虚证方以都气丸、金水六君煎化裁。有痰热湿浊内阻者加清金化痰丸、二陈汤等;气机阻滞者可加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口服中成药辨证论治;肺虚证用玉屏风散合固本咳喘片;脾虚证用香砂六君子丸、海珠喘息定片;肾阴虚证用河车大造丸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肾阳虚证用蛤蚧定喘丸。痰热湿浊内阻者可用清肺化痰丸二陈丸,气机阻滞者可用加味逍遥丸

  其他疗法尚有中药泡洗、中药雾化吸入、背俞拔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6-09 00:01:00浏览1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抽搐患者在缓解期间消除抽搐的方法有哪些
抽搐患者在缓解期间应设法消除出现抽搐的原因,一般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缓解。1、日常护理抽搐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体质,有助于缓解症状。2、药物治疗如果是由于癫痫引起的抽搐,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碳酸钙片、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物理治疗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的方式来缓解症状。4、心理治疗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等状态下,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抽搐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症状。5、手术治疗如果是由于脑出血引起的抽搐,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就诊。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病缓解期是什么意思
精神病一般指的是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缓解期是指患者的精神症状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有残留的症状。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与免疫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等。精神障碍患者可出现感知觉、情感、思维、记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等表现。如果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可以在临床上达到缓解的目的,此时患者的上述精神症状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存在残留的症状。建议家属及时带患者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并帮助其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多与其进行沟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饮食上建议患者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结缔组织病中医能治好吗
结缔组织病通常无法仅依靠中医治好。这类疾病涵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中医难以达成彻底治愈的效果,多需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结缔组织病本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不仅侵犯皮肤、关节,还可能影响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其发病涉及基因易感性,特定基因在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感染)触发下,导致免疫细胞功能紊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身体。中医理论虽从整体辩证论治,但面对如此精细且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难以从根源上纠正免疫紊乱,阻止疾病进展。中医治疗以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为主。中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来改善症状,像雷公藤等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其作用机制难以精准对应结缔组织病的免疫发病环节。针灸推拿主要针对关节肌肉症状,对于内脏器官受累的严重情况,如狼疮性肾炎、皮肌炎累及心肌,难以发挥实质性治疗效果,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组织、恢复器官功能,无法实现对结缔组织病的彻底治愈。确诊结缔组织病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复诊。目前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为主,能有效控制免疫反应,延缓病情进展。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患者可辅助中医调理,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肌炎中医能治好吗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对中医治疗敏感的肌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针灸等手段,有较大可能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肌炎病情严重、已造成严重肌肉损伤,或对中医治疗反应不佳,可能难以彻底治愈。在病情早期,当肌炎仅表现为肌肉轻度疼痛、乏力,尚未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及严重脏器受累时,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将肌炎归为痿证、痹证范畴,主要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若为湿热浸淫型,以清热利湿中药组方,如苍术、黄柏、薏苡仁等配伍,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缓解肌肉酸痛。配合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代谢。这类患者多数能在数月内症状明显改善,实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能力。对于中晚期肌炎患者,肌肉损伤严重,出现大面积肌肉萎缩,甚至累及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引发心肌炎、间质性肺炎等并发症时,中医治疗难度较大。此时,单纯中药调理难以快速修复已受损的肌肉纤维,逆转脏器功能损害。另外,部分患者体质特殊,对中药吸收不佳,或者病情复杂,证型不典型,中医辨证困难,可能导致治疗方案难以精准制定,在这些情况下,单纯依靠中医治疗往往难以彻底治愈肌炎。如果怀疑患有肌炎,如出现不明原因肌肉疼痛、乏力、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肌酶谱、肌电图、肌肉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病情较轻者,可尝试中医治疗。若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及时联合西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