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缓解矽肺症状的中药方剂介绍

  矽肺(silicosis)是尘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化硅(SiO2)的粉尘所引起。肺部有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严重时影响肺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临床表现

  矽肺患者一般在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症状增多,主要表现如下:

缓解矽肺症状的中药方剂介绍

  (1)呼吸困难:为逐渐出现缓慢进展的呼吸困难,以活动后为甚,首先病人感出气不畅或胸部压迫感,在用力时,其后在稍为用力时出现,在休息时很少有类似症状,多由于肺纤维化特别是合并肺气肿所致,也可由于合并感染引起,气急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X线表现不一定平行,晚期患者呼吸困难可极为严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不能平卧。

  (2)咳嗽咳痰:有吸烟史者,可伴有咳嗽,咳痰等支气管炎症状,咳嗽主要在早晨,有时日夜间断发生,后期常有持续性的阵咳,可能由于气管和支气管内神经感受器受矽结节块的刺激所致,无痰,或仅少量黏痰,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咳嗽加重,单纯性矽肺咯血者少见,一般无哮鸣,除非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时,但有些病人由于气管狭窄,扭曲和因纤维化而固定,特别是晚期患者或用力呼吸时出现。

  (3)咯血:偶有咯血,一般为痰中带血丝,合并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时,有反复咯血,甚至大咯血

  (4)胸闷胸痛:多为前胸中上部针刺样疼痛,或持续性隐痛,常在阴雨天或气候变化时出现,与呼吸,运动,体位无关。

  (5)全身损害状况:不明显,除非合并肺结核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休息时有气急者应怀疑伴有严重肺气肿或肺外疾病的可能,除呼吸道症状外,晚期矽肺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体力衰弱,体重下降,盗汗等症状。

  2.体征 早期矽肺多无体征,晚期患者可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征:如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减弱等,合并感染时两肺可听到干湿?音,晚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时可见到一系列相应体征。

  发病原因

  游离二氧化硅主要以结晶型方式存在于石英石,花岗石,黄砂等中,通常称为石英,包括石英,燧石,方石英,鳞石英和稀少的黑硅石,其中以鳞石英致纤维化最严重,其次为方石英,再其次为石英。

  石英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因而石英粉尘对人体危害性也最大,当硅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如长石,花岗岩其致纤维化的性质发生改变,对肺的损害不如游离的二氧化硅,接触石英的工业很多:约有95%的矿石中均含有不同比例的游离二氧化硅,有的可高达90%以上。

  通常将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的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最高允许浓度为: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时为2mg/m3,在80%以下时为1mg/m3,超过以上标准即容易发病,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颗粒越小(1~3μm),接触时间越长,越易发病,病情进展愈快,病变愈典型。

  开采各种金属矿山时,凿眼,爆破,碾碎,选矿等过程中以及煤矿掘进时都会遇到大量石英粉尘,其他如开凿隧道,石英研磨,水泥制造,金属铸造过程的喷砂清洗,清除金属铸造表面的毛刺抛光,采石,玻璃制造,陶器,工艺瓷砖,搪瓷制造及耐火材料等均接触二氧化硅。

  到目前为止,矽肺仍是危害最严重的尘肺,矽肺一旦发生,即使脱离接触仍可以缓慢进展,迄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矽肺可造成劳动能力丧失。

  但若脱离接触粉尘作业又无合并症,患者仍可存活较长时间,在尘肺中矽肺发病率最高,矽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接触时间。

  此外,防护措施及个体因素如个人习惯(吸烟),上,下呼吸道疾病等在矽肺发生发展中均有一定影响。

  缓解矽肺症状的中药方

  现在很多矽肺患者愿意求助于中医药减轻疾病痛苦。患者在接受其他治疗的同时,可选择应用以下两个中药方,以缓解症状。

  方一 党参60克、牡蛎60克、乌梅15克、瓜蒌30克、马齿苋15克、禹余粮15克、薤白15克、茯苓12克、杏仁12克、桔梗15克、前胡12克、枳壳6克、生6克,水煎服。咽干、咯黏痰者加玉竹、知母、天冬、麦冬;咯白泡沫痰者加桂枝、陈皮、半夏;咯黄痰、口渴者加黄芩、生石膏;怕风畏冷者加荆芥、防风;发热、咳嗽、口渴者加桑叶、菊花;纳差者加山楂、炒麦芽、炒谷芽;失眠者加远志、酸枣仁。

  方二 党参、鸡内金各15克,瓜蒌、白果、木贼草各30克,薤白、制大黄各10克,金钱草12克,胎盘粉3克,共研末,每次服2克,每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

  此外,患者还可配合用药选择一些食疗方法。例如,火燥伤阴的矽肺患者可用瘦猪肉50克、夏枯草20克、沙参15克共煮汤,调味后服食,每日1次。又如,矽肺患者可每日食用鲜萝卜、鲜荸荠不拘量,连续食用半年以上,可减少咯黑色痰、减轻咳嗽。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5-08 00:48: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孙海涛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脘痛常用的中药方剂
胃脘痛常用的中药方剂,需要根据辨证分型来选择中药方剂。胃脘痛分型分为寒邪犯胃型、食滞伤胃型、肝气犯胃型、瘀血停滞型、脾胃虚寒型等病症。 1、寒邪犯胃型 寒邪犯胃型一般是由于寒邪凝滞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出现胃脘部冷痛。胃脘疼痛较甚,会有抽缩剧痛感,发作较急,得温可减,痛时通常伴有恶寒、吐白沫、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白、脉紧等症状。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良附丸中药方剂,来促进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2、食滞伤胃型 食滞伤胃型是因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所致,发病后会表现出胃部疼痛、胃部胀满或者呕吐酸腐食物、吐后疼痛减轻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化肝煎等方剂,来促进平逆散火、泄热和胃的作用。 3、肝气犯胃型 肝气犯胃型患者通常是由情志因素导致肝气犯胃后,出现胃脘疼痛不适的一种症候,可出现胃脘胀痛、连及胸胁、嗳气吐酸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来促进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4、瘀血停滞型 患者通常由病情反复发作导致凝痰聚瘀所致,会表现为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食后加剧、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症状。建议遵医嘱服用失笑散、丹参饮等中药方剂来缓解疼痛。 5、脾胃虚寒型 由于久病体虚、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脾胃虚寒。患者会表现胃脘冷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或口泛清水、或恶心呕吐、空腹痛甚、恶寒肢冷、面白或青、舌淡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黄芪建中汤等方剂来治疗调理。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心动过速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治疗心动过速的中药方剂需根据其具体证型进行辨证分析,临床上心动过速可分为心肝火盛证、痰火扰心证、心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心肝火盛证 心肝火盛证是指火热炽盛,扰乱心神,出现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狂躁妄动、舌尖红、苔黄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等具有清热养血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2、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证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患者会出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黄连温胆汤是由黄连、竹茹、枳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该药物适用于治疗痰火扰心引起的心烦不寐,胸闷腹胀,呕恶嗳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因此可以适用于痰火扰心证的心动过速症状。 3、心阴亏虚证 心阴亏虚证是指心阴液亏虚,心失滋养,心神不安,表现为心慌、心烦、坐立不安、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是由丹参、当归、石菖蒲等药物组成,对于心阴亏虚证的心动过速患者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 4、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是指体内的阴液不足,可能与过度劳累、房事过度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烦意乱、盗汗、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心动过速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阳不振证 心阳不振证主要是指心中阳气不足,可能与长期熬夜、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心动过速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桂枝甘草汤、参附强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若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症状,应及时前往中医内科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免延误病情。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固肠止泻的中药方剂
固肠止泻的中药方剂,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选择,通常是因为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脾肾阳虚等原因所导致的。1、肝脾不和如果患者长时间情志不调,肝气郁结侵犯脾胃,就会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就会出现肝脾不和的情况,患者就会出现腹痛绵绵、大便时稀时稠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其中含有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甘草等中药材,可以起到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肝脾不和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2、肝胃不和肝胃不和是指肝气郁结,侵犯胃部,使胃失和降,患者通常会出现胃脘疼痛、大便时稀时稠等症状。患者可以服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其中含有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甘草等中药材,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功效,对于肝胃不和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3、脾肾阳虚脾肾阳虚通常是指脾胃和肾脏阳气亏损所引起的病理现象,患者一般会出现大便久泄不止、面色黄白、畏寒肢冷等症状。患者可以服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其中含有附子、肉桂、人参、干姜等中药材,可以起到补阳温中、补气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肾阳虚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湿热中阻、胃肠湿热等原因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不可多服漏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反胃呕吐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反胃呕吐的中药方剂,需要根据引起反胃呕吐的原因对症使用。反胃呕吐可能因脾胃不和、泄泻、吐酸的原因所致。 1、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的发生可能与精神心理障碍、饮食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反胃、反酸、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剑突下的灼热感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升阳除湿防风汤、白术汤、胃关煎等中药方剂治疗,具有温中散寒、健脾胜湿、涩肠止泻、温中止泻等作用。 2、泄泻 泄泻主要是由情志失调、外邪内侵、劳逸失调、禀赋不足、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患者会出现胃肠症状,如频繁腹泻、反胃、恶心、呕吐,患者一天会腹泻多次,患者排出的大便不正常,有少量黏液等症状。患者遵医嘱使用白芍汤、益气汤、丁香温中汤、赤石脂汤等中药方剂治疗。具有补中、益气、清肠化湿、健脾温中、涩肠止泻、温阳益气等作用。 3、吐酸 吐酸是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是一种寒热错杂的状态。患者会出现胃酸反流至食管、咽喉部,出现胃灼热、胸痛、恶心、呕吐、反胃等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血府逐瘀汤等中药方剂治疗。具有清热利胆、降逆和胃、解郁化痰、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等作用。 以上方剂的内容仅供了解,如有病症请及时就医,用药谨遵医嘱。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