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胎儿羊水吸入性肺炎的预防简介

  定义

  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较大量羊水称大量羊水吸入(massive aminotic fluid aspiration),又称羊水吸入综合征(aminotic fluid aspiration sydrom)。一般指羊水未被污染,常有一过性的呼吸困难或青紫,症状轻,预后好。如肺部发生炎性反应,称为羊水吸性肺炎

  症状

胎儿羊水吸入性肺炎的预防简介

  胎儿有宫内窘迫或产时窘迫史,复苏后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症状轻重与羊水吸入量多少有关,吸入量少,临床可无症状或气急,大量生产羊水吸入亦可能胎死宫内,存活者可从口腔流出液体或泡沫,肺部听诊有粗湿罗音。

  检查

  肺部检查可以听到有湿罗音,吸入羊水量少的,症状轻,3-4天即可好转,吸入的羊水越多,症状就越严重,甚至可导致呼吸衰竭,由于吸入羊水的量多少不同,胸部X线拍片的表现也不同,轻者只有肺纹理增多,重者则可表现两肺有斑片状阴影,以两肺内侧和下部更为显著。

  X线表现吸入量少者仅肺纹理增粗,呈条索影,伴轻或中度肺气肿,吸入量较多者出现密度较淡的斑片状阴影,大量吸入时斑片状影分布广泛,但以两肺内侧带和肺底部为显著。在肺表面有出血性斑点,肺充气不良,气管内有羊水,镜检肺泡腔及支气管腔内见角化上皮,可有单核细胞渗出 。

  病因

  任何因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致羊水被吸入呼吸道,羊水吸入后很快被肺泡毛细血管吸收,羊水中的皮脂和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在肺泡内可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的刺激而发生弥漫性肺炎,使气体弥散功能下降,异常分娩,宫内窘迫,巨大胎儿等是大量羊水吸入的常见诱因。

  并发症

  可并发肺炎等,发展为羊水吸入性肺炎

  这些患儿大多都有宫内缺氧表现,如胎心增快或减慢,胎动增加或减少等,出生时也需要吸氧,人工呼吸等抢救,抢救后,孩子很快出现呼吸急促,喘憋,面色或全身皮肤发青,口腔或鼻咽都有较多分泌物或泡沫。

  治疗

  新生儿羊水吸入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拍背吸痰,尽量吸出羊水和分泌物,虽然羊水本身是不含有细菌的,但羊水吸入可以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因此,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该使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

  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预防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母亲要定期做产前检查,这是十分必要的,发现胎儿有宫内窒息的征象时,应尽快结束分娩。缺氧时间越长,吸入羊水的可能和吸入羊水的量越大,并且长时间宫内缺氧可造成胎儿脑损伤。在孩子娩出时的瞬间应尽快插管吸出孩子口鼻、咽腔和大气管内的羊水,避免在孩子产生啼哭时将这些部位的羊水吸入更深的肺部,使病情更加严重。

  羊水吸入性肺炎经过治疗,预后较好,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痊愈,并且不留任何后遗症。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5-07 00:31:00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范铁兵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经不畅吃什么药
一般情况下,肝经不畅可以吃龙胆泻肝丸、柴胡舒肝丸、疏肝散、逍遥丸、红花逍遥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主要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症状,一般也可以用于改善肝经不畅的情况。但该药物对于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2、柴胡舒肝丸柴胡舒肝丸主要是由茯苓、麸炒枳壳、酒白芍、甘草等中药组成,一般具有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气不舒引起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等症状,一般也可以用于改善肝经不畅的情况。但该药物对于肝肾阴虚者慎用。3、疏肝散疏肝散主要是由川芎、香附、沉香、枳壳、延胡索等中药组成,通常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气不舒引起两胁疼痛、胸腹胀闷等症状。但对于孕妇及气虚血瘀者慎用。4、逍遥丸逍遥丸主要是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等中药组成,一般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气不舒引起头晕目眩、食欲减退、胸胁胀痛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上述情况。但该药物对于月经过多者慎用。5、红花逍遥片红花逍遥片主要是由红花、当归、白芍、茯苓、红花等中药组成,通常具有舒肝理气活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气不舒所致的胸胁胀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症状,一般也可以用于改善上述情况。但对于孕妇及过敏者慎用。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比如冷饮、麻辣火锅、肥肉等,以免影响药物吸收,还应注意避免吸烟喝酒,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