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是什么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咳嗽逐渐加重,继而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毕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回声为特征,病程可拖延2-3月以上。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发病年龄多在5岁以下,重症可出现肺炎、脑病等合并症。中医学称之为“顿咳”、广顿嗽”、“鸬鹚咳”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3-21日,一般为7-10日,发病后可分为3期。

  1.初咳期:自发病至出现痉挛性咳嗽止,约7—10日,初见发热,咳嗽,流涕及喷嚏等,症状类似感冒。约3-4天后热退,感冒症状渐消失,但咳嗽加重,尤以夜间为重。

  2.痉咳期:自痉挛性咳嗽开始至停止,约2-6周,重症可达2个月以上。痉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表现为连咳不已,每次十数声或数十声不等,咳毕有鸡啼样吸气性回声,井常呕吐出痰涎后方可暂时缓解。咳时面赤腰曲,颈引舌伸,涕泪交流,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甚或出血,或痰中带血,舌下系带因与下齿反复摩擦而出现溃疡

  3.恢复期:自咳嗽不再是痉挛性开始至咳嗽完全消失止,约2-3周。

  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有百日咳接触史。

  2.痉咳期典型的痉咳表现,舌下系带溃疡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痉咳期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20~40x10?/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达0.6-0.7,用咳碟法或鼻咽拭物法做细菌培养,有百日咳嗜血杆菌生长。在发病第一周阳性率最高,达90%,以后降低。鼻咽拭物涂片做直接荧光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该法具有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和诊断快速等优点。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初咳期作用抗生素,可选用红霉素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或复方新诺明.5Omg~kg·日,分2次口服,氨苄青霉素50-100n~Le·日,分2次静滴等。若已发生痉咳,抗生素的疗效则不能肯定。

  (2)对症处理:镇咳:可给予非那根0.5-1mg/kg·次,口服或肌注。

  2.中医药治疗

  (1)初咳期(风邪郁肺):初起咳嗽,喷嚏,流涕,或伴发热。2-3日咳嗽渐增,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夜间为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宜肺。

  主药;桑叶10克、桑白皮10克、菊花10克、防风6克、牛蒡于10克、杏仁Io克、桔梗6克、贝母10克、前胡10克、蝉衣6克。

  (2)痉咳期(痰热闭肺):咳时连咳持续,咳毕有鸡啼样吸气性回声,必待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才得暂时缓解。咳时弯腰曲背,引颈伸舌,面赤眼睑浮肿,甚或目睛出血,舌下系带溃疡,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川贝母6克、半夏6克、苏子6克、山栀6克、钩藤10克、白僵蚕10克、炙杷叶10克、白茅根15克。

  中成药:鹭鸳咯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3)恢复期(气阴两虚):咳嗽逐渐减轻或见干咳少痰,多汗,舌质红、舌苔光剥或少苔,脉细数。或见咳声无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治法:润肺健脾。

  方药:抄参10克、太于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于10克、生黄芪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6克、杏仁10克、全瓜萎15克。

  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2-1袋,每日2次。

  预防与调养

  1.发现百日咳患儿应及时隔离4~7周。

  2,百日咳流行期间可每日用生大蒜汁和糖水口服1-2次,连服5~7日。

  3.保护易感儿,凡出生3十月后,即按期接种百日咳菌苗。

  4.注意保证患儿休息,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接触异味、烟尘等刺激物。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抱起,轻拍背部。

(实习编辑:邝丽琼)

2010-05-02 00:28:00浏览2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琴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皮下有个小硬疙瘩不痛不痒怎么办
皮下出现小硬疙瘩且不痛不痒的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淋巴结肿大、脂肪瘤、表皮囊肿、纤维瘤等,可以通过观察与定期复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法进行处理。1、观察与定期复查:如果硬疙瘩无痛无痒且未出现明显体积增大,可以暂时观察。建议定期自我检查其变化情况,记录疙瘩的大小、质地和形状变化。如果硬疙瘩在观察期间保持稳定,无明显增长或其他异常表现,可继续观察。但若发现硬疙瘩体积增大、质地变硬或边界模糊,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进一步检查。2、药物治疗:如果硬疙瘩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或局部发热,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局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以控制局部感染。对于感染较重或范围较大的情况,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疗程。3、手术切除:对于体积较大、影响美观或功能的肿块,如脂肪瘤或皮脂腺囊肿,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手术切除。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操作简单且恢复较快,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无复发迹象。对于怀疑有恶性可能的肿块,如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或生长迅速,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如果疙瘩在观察期间出现增大、质地变硬、边界模糊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如超声或活检,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上有小红点像血点不痛不痒
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小红点可能由环境刺激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过敏性紫癜、老年性血管瘤、樱桃状血管瘤等疾病因素引起。一、非疾病因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冷热交替环境或干燥空气,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出现散在小红点。建议使用防晒霜,冬季注意保湿,选择无香料护肤品修复皮肤屏障。二、疾病因素:1、过敏性紫癜:IgA 介导的小血管炎,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分布的可触及性紫癜。病因与感染、食物或药物相关。治疗需卧床休息,口服维生素 C 改善血管通透性,严重时使用泼尼松,合并肾炎者需加用免疫抑制剂。2、老年性血管瘤:皮肤老化导致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表现为直径 1-5mm 的红色丘疹,常见于躯干。组织病理学显示内皮细胞增生伴管腔扩张。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影响美观时可选择激光治疗或电凝术。3、樱桃状血管瘤: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良性肿瘤,表现为圆形红色丘疹,随年龄增长数目增多。组织学显示内皮细胞呈小叶状增生。通常无需治疗,若出现出血或疼痛,可采用液氮冷冻或脉冲染料激光去除。建议密切观察红点变化,记录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及发展趋势。避免搔抓或热水烫洗患处,穿着棉质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红点在2周内未消退、数量增多或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过敏原检测。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不痛不痒的红色丘疹是什么
不痛不痒的红色丘疹可能涉及多种疾病,常见的有樱桃状血管瘤、过敏性紫癜、前驱斑阶段的玫瑰糠疹等。建议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防止皮疹破损继发感染。1、樱桃状血管瘤:樱桃状血管瘤发病原因可能与皮肤老化、遗传因素等有关。初期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之后逐渐增大,呈半球形隆起,质地柔软,颜色鲜艳如同樱桃。通常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面部、颈部也可出现。樱桃状血管瘤一般不会恶变,也不会引起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对身体健康基本无影响,只是可能影响美观。随着年龄增长,其数量可能会逐渐增多。2、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皮肤紫癜。其皮疹特点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的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颜色初起为紫红色,按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严重时可出现水疱、血疱。早期部分患者的皮疹可能仅表现为不痛不痒的红色丘疹,常见于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分布。3、前驱斑阶段的玫瑰糠疹:玫瑰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在典型皮疹出现前,部分患者会先出现一个孤立的、较大的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片,称为前驱斑,边界清楚,表面有细小鳞屑,常无明显疼痛和瘙痒症状。前驱斑多发生于躯干或四肢近端,之后随着病情发展,躯干和四肢近端会陆续出现许多皮疹,沿皮肤纹理分布,呈玫瑰红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但前驱斑阶段通常不痒。若发现身上出现不痛不痒的红色丘疹,不要自行猜测病情或随意用药。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详细向医生描述丘疹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是否有扩散趋势、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类似症状等信息。同时,按时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肤有红斑、不痛不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皮肤出现红斑且不伴有痛痒症状,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光疗等方式进行治疗。若红斑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1、外用药物治疗:对于由蚊虫叮咬或轻微过敏引起的红斑,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硼酸氧化锌软膏等药物进行局部涂抹,以减轻炎症和刺激,促进红斑消退。2、口服抗组胺药物:若红斑由过敏反应引起,且症状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这些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从而缓解红斑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口干等,并遵循医嘱进行剂量调整。3、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红斑,免疫抑制剂是常用的治疗手段。环孢素软胶囊、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能够干扰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红斑症状。但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4、光疗:光疗是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患处,以破坏异常增生的表皮细胞,促进色素沉着和皮损愈合。对于某些类型的红斑,如银屑病所致的红斑,光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治疗次数和剂量,避免过度照射导致皮肤损伤。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穿着透气、棉质的衣物,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皮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