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五味养生——巧吃辛 解感冒

  观众刘女士给我们打来电话,说自己感染了风寒,咳嗽鼻塞非常难受,是不是可以多吃些白色食物来润肺,缓解病情?可专家却告诉我们,刘女士最好多吃一些“辣”,对病情更有好处!这就让人奇怪了:吃辣会上火,对胃和嗓子都不好。为什么吃它,却能缓解风寒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杨志旭:“辣其实就是中医里说的辛 ,因为辛味具有发散行气的一个作用,而且它是入肺、归肺经,所以在肺气不宣肺气不顺导致的咳嗽时,吃一些辛味的食物是能起到缓解的作用的。”

  原来,酸甜苦辣咸五种口味,在中医里被称作“酸甘苦辛咸”。味辛的食物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能够宣散肺气,驱散寒邪。所以,在风寒入侵,咳嗽鼻塞的时候,适当吃一些辛味食物,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那究竟哪些食物属于“辛”?是不是只有辣的食物呢?

  中国中医食疗研究中心 高级营养师 安红岩:“辣属于辛味的一种,辛味更广泛些,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调料,、葱、蒜、花椒、辣椒、大料等等都属于辛味。另外还有一些有芳香气味的也算,比如香菜、萝卜、茼蒿、薄荷、洋葱。”

  原来,不光味觉上辣的食物属于辛,嗅觉上闻着辣或者有芳香气味,并且具有发散行气作用的食物都属于“辛”,比如咱们常见的香菜、萝卜、茼蒿、洋葱等!您要是不能吃辣椒,吃它们也能起到宣肺、去风寒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请营养专家给您推荐一道——五辛丝,帮您缓解风寒感冒的难受症状!

  中国中医食疗研究中心 高级营养师 安红岩:“我们可以将洋葱、香菜、萝卜、茼蒿、薄荷切成丝,

  然后拌起来吃,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五辛丝。可以将这几种食材做成凉拌五辛丝,不仅口味好,对于那些轻度咳喘鼻子不通气的人来说,吃了是很好的。”

  五辛丝的做法再简单不过:就是将洋葱、香菜、萝卜、茼蒿、薄荷五种食材分别切丝,按自己口味加入调料拌匀即可。注意:这五种食物最好生吃,宣肺效果更好。如果您实在不习惯,把它们放在热水里快速焯一下再拌,也是可以的。

  除了五辛丝里用到的五种材料,还有三样“辛味食物”也是您熟悉的,就是——葱姜蒜!俗话说得好:吃好葱姜蒜,病痛少一半!说的就是这葱姜蒜杀菌,发散,驱寒的效果。这不,我们的记者就给您淘到了一个用大蒜止咳的小偏方!

  中国中医食疗研究中心 高级营养师 安红岩:“蒜呢 ,不仅是辛味食物还是白色食物,对于养肺来说是非常好的,这里教大家一个吃的方法,就是将七八粒蒜切碎,然后加上一些水,上锅蒸15分钟,然后连蒜带水一起吃掉,它能消炎止咳,效果很不错。”

  专家告诉我们,如果是整粒地生吃大蒜,对胃粘膜的损伤很大,容易导致胃部不适,而将它切碎上锅蒸了以后,刺激性会减小,同时也能发挥它消炎止咳的一个功效。

  另外,除了吃大蒜,姜汤也是我们风寒感冒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偏方。不过,专家说了,如果您能给姜加一个搭档,它的疗效会更好!

  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杨志旭:“这个就是葱姜汤,对于刚刚受到风寒,或者是被雨淋了,这种时候喝这个葱姜汤效果是很好的。”

  大葱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作用,配合上生姜散寒止咳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这个葱姜汤,煮的时间要短,让葱和姜的辛蹿味浮起来,不会沉下去,疗效才更好!如果您觉得口感偏辣,也可以加些红糖,暖胃益气!

  喝的时候,最好要在您初感风寒的24小时内,不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喝的同时,如果您能再用煮好的花椒水泡脚,那感冒真是想不好都难!

  边喝葱姜汤,边用花椒水泡脚,这个偏方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好!而且这也是专家自己在家常用的方法,您不妨试试!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虽好,却不适合风热感冒的人……

  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杨志旭:“因为葱和姜还有花椒都是辛温的食物,所以对于外感风寒的感冒有效果,对于风热感冒不管用了。”

  那如果是风热型的感冒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吃另外几样味辛的食物,就有效果!

  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杨志旭:“风热感冒我们可以用到同样是味辛,但是性凉的食物,就是薄荷,再加上菊花、金银花一起泡水喝。”

  对于风热感冒是有效果的

  薄荷、菊花和金银花,都可以清热止咳,对于缓解风热感冒导致的咽喉痛,眼部不适效果都不错!

  另外,辛味食物里不得不说的一样,就是辣椒。它虽然也具有宣肺功效,但是吃多了容易上火。不过专家告诉我们,有一个小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杨志旭:“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苦寒配辛辣,说的就是苦能克辣。吃辣的时候,不妨配合吃一些苦寒的东西,就能减轻上火的症状。”

  所以,只要我们在吃辣椒或者是麻辣菜系时,配上味苦性寒的食物一起吃,就不怕上火了。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10-03-29 05:11:00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重感冒身体疼怎么回事
重感冒时身体疼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由炎症介质释放、乳酸堆积、病毒侵袭肌肉与关节等原因导致。1、炎症介质释放:当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白三烯等。其中前列腺素不仅能使机体发热,还会提高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如肌肉、关节等产生疼痛感。缓激肽和白三烯也具有致痛作用,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从而让患者感觉身体疼痛2、乳酸堆积:重感冒期间,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症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肌肉组织会进行无氧呼吸以提供额外能量。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乳酸,当乳酸在肌肉中大量堆积时,肌肉会发生收缩,进而挤压血管,阻碍血液正常流通,引起肌肉酸痛。而且由于重感冒时身体较为虚弱,活动量减少,乳酸的代谢速度减缓,进一步加重了肌肉酸痛的程度。3、病毒侵袭肌肉与关节:病毒具有一定的嗜组织性,在重感冒时,部分病毒可能会直接侵袭肌肉和关节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病毒感染会导致肌肉细胞和关节滑膜细胞受损,释放出炎性物质,刺激周围神经,产生疼痛感觉。当重感冒身体疼时,建议患者多休息,让身体有足够时间恢复,减少肌肉活动,有助于缓解乳酸堆积和肌肉疲劳。可以通过局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介质和乳酸的消散,减轻疼痛。若身体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重感冒头痛怎么缓解
重感冒头痛可通过充足休息、物理缓解、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重感冒是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除常见感冒症状外,常伴有较为剧烈的头痛,影响生活质量。若重感冒头痛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及病情。1、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身体在休息过程中可进行自我修复,有利于缓解重感冒引发的头痛。创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休息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刺激,可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恢复。2、物理缓解:对于感冒发热导致颅内血管扩张而产生的头痛,冷敷是常用方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额头、太阳穴等部位,低温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缓解头痛。按摩也有效,用手指轻轻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以适当力度按揉,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放松紧张肌肉,减轻头痛症状。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头痛。对于伴有发热的患者,这类药物还能起到退热作用。若头痛由感冒引发的鼻窦炎导致,可遵医嘱使用减充血剂,如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窦通气引流,缓解因鼻窦压力变化引起的头痛。日常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如果出现重感冒头痛症状,按照上述方法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感冒患者鼻塞是如何形成的
感冒患者鼻塞主要由非疾病因素如环境刺激、生理变化、药物反应等;以及疾病因素如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共同作用导致。一、非疾病因素:1、环境刺激物:冷空气、干燥空气、粉尘、烟雾等外界刺激可直接诱发鼻黏膜充血反应。鼻黏膜血管受冷收缩后突然复温扩张,易出现短暂性鼻塞。2、生理变化:夜间平卧时鼻黏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鼻甲生理性肿大;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引发鼻黏膜血管扩张,均可导致鼻塞。二、疾病因素:1、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鼻黏膜急性炎症,病毒直接破坏上皮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亢进。2、变应性鼻炎: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花粉、尘螨等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结合后释放组胺,引发鼻痒、阵发性喷嚏和鼻塞。3、鼻息肉:鼻黏膜慢性炎症刺激下形成的良性赘生物,息肉阻塞鼻腔通道导致进行性鼻塞。5、鼻中隔偏曲: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导致鼻中隔骨性结构偏移,狭窄侧鼻腔通气受阻。症状严重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改善通气。建议感冒患者出现鼻塞时,首先排查是否存在环境刺激或药物影响。若排除非疾病因素,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蒸汽吸入等方式缓解症状。若鼻塞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脓涕或面部疼痛等症状,需警惕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鼻塞,建议完善过敏原检测和鼻功能评估,明确是否存在结构性或免疫性疾病,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感冒引起发烧怎么办
感冒引起的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液体等。适当的发热管理有助于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是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使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冰袋冷敷可用于高热患者,但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退热贴可局部降温,但效果有限。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有利于散热。2、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退热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布洛芬退热效果较强,但胃肠道刺激较大。阿司匹林禁用于儿童。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且避免多种退热药物混用,防止药物过量。3、补充液体:发热时机体水分丢失增加,需适量补充液体。口服补液盐溶液可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温开水、淡茶水、果汁等均可作为补液选择。对于进食困难者,可考虑静脉补液。监测尿量和尿色有助于评估补液是否充足。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建议明确发热原因,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对于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应提前采取退热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加强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流感流行季节,建议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对于反复发热或伴有其他系统症状者,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