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感冒非处方药的选择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的不同,感冒分为不同的类型。中医角度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三种类型。而现代医学的说法,则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治疗不同类型的感冒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药物,非处方药中,治疗感冒的药物很多,我们选择时必须分清所患感冒的类型,才能选对药,对症治疗,达到痊愈的目的。

  中医分类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鼓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正柴胡饮冲剂、川芍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药。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暑湿感冒(夏季感冒)是多发生于暑湿较重的季节,易侵犯人体,症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暑与湿上。多有发热、汗出热不退、鼻塞、鼻涕粘稠,伴有上吐下泻、头昏重胀痛、身重疲惫、心烦口渴、胸闷及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西医称之为“胃肠感冒”可选用藿香正气胶囊等中成药。

  现代医学分类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属于常见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是由于受凉、受寒、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潜伏于鼻咽部的鼻病毒趁机活动而引起,也可以由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普通感冒潜伏期短,起病较缓,呼吸道症状明显,中毒症状轻。早期表现为咽部发痒、干燥、灼热、继而出现畏寒、低热、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咳嗽。如果继发气管、支气管感染,则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加重。全身症状有肌肉酸痛、头痛乏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潜伏期很短,长者1~4天,短者数小时,发病率高,多于春冬季发病和流行。临床表现特点为呼吸道症状常较轻,而发热等全身症状较重。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呈暴发性,可引起大流行,乙型可引起小流行,丙型呈散发状态。三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而且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故可引起反复发病。预防可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冲服板蓝根,口服金刚烷胺每次0.1g,每12小时1次,连服1~2周,也可服中草药预防。坚持有规律的适合自身状况的体育锻炼,坚持冷水浴、冷水洗脸,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是预防感冒的最好办法。

  根据所患感冒的类型可选择的治疗药品:

  一、治疗风寒感冒可选用的药物

  1、风寒感冒宁颗粒 2、风寒感冒冲剂 3、感冒清热胶囊 4、感冒软胶囊 5、通宣理肺丸

  二、 治疗风热感冒可选药物

  1、风热感冒冲剂 2、银翘解毒胶囊 3、桑菊感冒片 4、板兰根冲剂 5、双黄连口服液

  三、暑湿类感冒(胃肠型)可选药物

  1、藿香正气胶囊 2、藿香清胃胶囊

  四、病毒性感冒(普通型、流感型)可选药物

  1、连花清瘟胶囊 2、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 3、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 4、维C银翘片 5、清热解毒口服液 6、银黄口服液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10-01-03 05:38:00浏览1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感冒鼻涕由清变黄绿说明什么
感冒一般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鼻涕由清变黄绿可能说明病情加重,也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合并鼻窦炎导致的,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病情加重 上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发病以后可能会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涕一般像清水一样,如果病情加重,则可能会变为稠鼻涕,颜色比较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也需要多休息,避免做重体力劳动。 2、合并细菌感染 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进入身体以后,可能会使鼻黏膜充血、肿胀,从而使分泌物增加。当合并细菌感染以后,可能会使鼻涕的性状发生改变,由清水状变为黄绿色粘稠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也可以配合多喝温水的方式进行缓解。 3、合并鼻窦炎 上呼吸道感染以后,身体抵抗力会下降,此时更容易引发其他方面的疾病,比如鼻窦炎。会使鼻黏膜受到刺激,导致分泌物增加,甚至使颜色发生改变。可遵医嘱使用香菊胶囊、鼻炎宁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大量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出门的时候,要做好身体保暖工作,避免受凉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