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三大误区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居各种过敏性疾病之首。这种病虽没有生命危险,但患病的人很多,且久治不愈,让人十分头疼。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它的治疗存在3方面的误区,这些误区是造成这种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误区1:把鼻炎当成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表现和感冒很相似,都伴随有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只要细细分辨,过敏性鼻炎和感冒还是可以区分开来的:

  第一,感冒一般还伴有全身症状,如头晕、头痛、浑身无力等,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且过敏性鼻炎多为早上发病,所以症状一般在早上表现得最明显。

  第二,感冒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病愈,而过敏性鼻炎则没有时间限制,通常病程较长。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吃了感冒药后有暂时性好转现象,这是因为有些感冒药中所含的扑尔敏有抗过敏作用。

  如果是过了很久感冒仍不见好,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依然存在,那就很可能是患了过敏性鼻炎。

  误区2:只治鼻炎却不预防

  10个人中会有1~3人患过敏性鼻炎,可见其发病率是非常高的。而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只治不防”,比如只关心医生开药来治疗,却疏忽了各种各样的致敏原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过敏性鼻炎的一再发作。其实,只要患者和医生很好地配合,就可以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使自己能保持正常的生活。

  过敏性鼻炎发病与许多因素都有关,比如家族中有人患有过敏性鼻炎,则其本身就属于过敏体质,就更容易受过敏环境刺激:环境因素,如汽车尾气排放、大气污染、装修污染、化学制品的使用(洗涤剂等);一些生活习惯如喜欢养宠物、花草等;另外,吸烟者或压力过大的人群也容易使本身免疫系统受到破环,这些都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当在治疗的同时,注意远离致敏物和控制环境因素,比如不养宠物、花草,戒烟,定期给家中除螨,平时适时关窗等都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预防鼻炎的另一个方面是重视发病前的预防,特别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病时间比较固定,如果做好重大发病情况的记录,在发病前的1~2周开始用药,就可以避免发病。

  误区3:治鼻炎跟着广告走

  由于各种各样的致敏原在空气中飘散,人们无法加以清除,加之患者有过敏体质(医学上称之为特应症),所以过敏性鼻炎迄今为止还不能根治,只可以控制。一些宣传治鼻炎的广告鼓吹“包治包好”是不科学的。门诊中很多人都是在花了很多钱、试过很多种广告宣传方法后仍不见好转才来医院求治。鼻炎其实分很多种,应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加以诊治。

  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单一的用药方法是不科学的。鼻炎患者应该去专科医院,找经过训练的专业医生来治疗。必须经过临床诊断、过敏原测试或变应原皮肤测验后,再加以个体化治疗。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09-12-28 05:05:00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流感黄鼻涕吃什么药
流感通常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出现黄鼻涕的症状,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1.奥司他韦首先,奥司他韦是一种专门针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该药具有杀灭流感病毒、抑制病毒扩散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体内病毒数量,还能防止感染扩散。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13岁以内的儿童患者,通常需要根据体重计算药量,且1岁以内儿童不建议使用该药。2.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其次,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属于复方制剂,药物主要由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咖啡因五种成分组成。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可退热止痛,金刚烷胺可抑制病毒扩散,马来酸氯苯那敏可改善鼻塞流涕的症状,人工牛黄可解热镇静,咖啡因可缓解药物引发的嗜睡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用药期间禁止饮酒,且应避免进行高空作业。3.氨咖黄敏胶囊最后,氨咖黄敏胶囊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成分,主要用于缓解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喷嚏咽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但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此药,且过敏体质者也需要慎用。此外,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养成外出佩戴口罩、远离人员密集场所等习惯,避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导致原有症状加重。同时,患者还可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流感有痰咳不出来怎么办
流感一般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出现有痰咳不出的情况,可通过饮食调理、物理排痰、雾化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联合处理。1.饮食调理首先,建议患者保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辅助促进痰液稀释,使其更容易咳出。同时,患者还应避免食用辣椒、炸鸡等辛辣、油腻的刺激性食物,并适量食用苹果、蓝莓、番茄、胡萝卜等新鲜果蔬,对改善上述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2.物理排痰其次,患者可以通过轻拍背部或使用吸痰器等方法,来帮助痰液排出体外。家属需要将手指并拢、手掌稍微弯曲,在形成空心掌后,由下而上地拍打患者背部两侧,以此来促进痰液排出。而吸痰器则是通过负压,来吸出滞留在呼吸道内的痰液,多适用于长期卧床或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3.雾化治疗最后,雾化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气雾状,并通过面罩吸入体内来进行治疗。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前半小时,建议暂时禁食,避免吸入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建议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进行雾化治疗,治疗后可用温水漱口并清洗面部,以免药物残留。需要注意的是,吸痰器和雾化器的使用,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患者也可遵医嘱口服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进行祛痰止咳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