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

  (一)避免疗法

  对于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可能脱离接触。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期应减少户外活动,常年性鼻炎者要改善居室环境,断养猫狗、花鸟,撤换地毯、羽毛褥垫,室内通风及减少灰尘等措施皆有裨益。

  (二)药物疗法

  1.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由于该型鼻炎发病时间较为固定,故给预防性用药创造了机会。正确运用药物,不仅能减轻花粉期鼻部症状,尚可使部分病例不需很长的减敏注射便可比较轻松地度过花粉期。

  (1)色甘酸钠 可通过抑制Ca2+进入细胞、稳定肥大细胞膜,来预防组织胺等介质释放。临床应用的制剂为2%滴鼻液或气雾剂,也有以粉末喷入鼻腔者。应在发病前两周开始应用,每日3次,每次每鼻孔剂量相当于2.5mg。

  (2)酮替芬 既有抗组织胺作用,也有预防炎性介质自白细胞释放的作用。每日两次,每次1mg口服。发病前两周开始服用至整个发病期结束。在服药后头两周有嗜睡作用,以后可逐渐减轻。因此司乘人员、从事精密操作者应予注意。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在不同水平上抑制鼻变态反应的症状。发病季节前一周肌注醋酸曲安缩松混悬注射液或于鼻内应用(气雾剂、滴鼻剂)。鼻内应用可持续至发病期结束。丙酸倍氯米松剂量为400μg/d。一些临床医师常以地塞米松临时配制。据药物动力学研究显示,此种皮质激素经鼻吸收能力较强。

  在整个发病期内,还应视具体病情加用下列药物:

  (1)抗组织胺药 对控制鼻、眼发痒、多发性喷嚏效果明显,现多为口服制剂。近年国外又有鼻内局部应用制剂,据报告效果颇佳。

  (2)色甘酸钠眼药水 花粉症患者眼部症状明显者可滴用,也可与地塞米松眼药水交替使用。

  (3)鼻减充血剂 如鼻甲组织充血性肿大,可用1%麻黄素滴鼻。为防止发生药物性鼻炎,应间断性或交替性给药,或加服三磷酸腺苷纳。

  2.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抗组织胺药、色甘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抗胆碱类药物皆可应用。但该型鼻炎有时常以某一症状为主,故应根据病情变化选择或改换药物。某一原本有效的药物若继续服用可能不如先前有效,若能适时改变另种药物(药理作用可以不用)常可奏效。现将上述药物对鼻症状的抑制作用对比如下,供临床使用时参考: 表2 鼻炎药物药效对比药物种类喷嚏鼻溢鼻塞失嗅减充血剂--+++-抗组织胺药++++++-异丙托品-++--鼻用皮质激素++++++++全身用皮质激素+++++++++

  (三)特异性免疫疗法

  特异性免疫疗法又称减敏疗法。根据变应原检查结果,用皮试阳性的变应原物质的浸液,从低浓度开始注射,逐次增加剂量和在一定时间后再增加浓度,以达到特异性减敏目的。这种减敏注射有三种形式:

  1.常年性减敏注射

  根据皮试结果确定起始浓度后,初次从0.1ml开始,每2~3天注射一次,依次递增,每10次为一疗程,每一疗程为一个浓度。每一疗程的浓度一般为1∶106~10∶108,按疗程递增度,最后达到维持浓度和剂量。所谓维持浓度和剂量是指患者所能耐受的程度,即不产生局部和全身反应的最大浓度和剂量。一般为1∶102~1∶103,剂量每次为0.5ml。注射次数从每周两次逐步延至每周一次,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该种注射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很少发生全身反应,疗效稳定且持久。缺点是所需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不便。

  2.快速减敏注射

  该法是于短时间内即达到维持剂量。此法优点是方便患者,疗效显著。但经常发生一定的局部反应(注射局部肿、痒)和全身性反应(鼻炎症状,胸闷或哮喘)是其不足,故应在有经验医师密切观察下进行。

  3.季节前减敏注射

  主要适用于季节性鼻炎。在花粉期前3个月开始减敏注射,但注射次数须增加,使之于花粉期时达到足够浓度。花粉期过后可停止注射。此法疗效评价不一。

  特异性免疫疗法的疗效以花粉症最显著,有报告称有效率可高达90%以上。该疗法疗效产生较慢,故在治疗时应和药物配合使用。这种免疫疗法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体内封闭抗体的产生和肥大细胞敏感性降低有关。

  (四)外科疗法

  鼻变态反应时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切断鼻腔融交感神经供给,可降低其活性。这类手术包括翼管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和岩浅大神经切断术。上述手术均表现有显著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报告不一。

  在病史较长的一些常年性鼻炎患者,下鼻甲可发生增生性肥大,以至加重鼻塞等症状。此外也可有中甲肿大或息肉样变,可导致中鼻道引流障碍。对鼻甲部行部分切除可明显减轻鼻部症状。有人只将下鼻甲前端切除少许,也可收到显著效果。

  对鼻粘膜施以学性(20%硝酸退)或物理性(电热)的局部烧灼,或施以激光照射,也可明显降低鼻粘膜敏感性而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09-12-25 05:11:00浏览2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平时血压低突然增高并头晕怎么回事
平时血压低突然增高并头晕,多考虑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也不排除是停药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1、不良的生活习惯多考虑是患者近期情绪激动、熬夜,或剧烈运动,从而导致身体内血压水平增高,出现头部不适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作息,症状会有所改善。2、停药反应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疾病,如果未按照医生要求服用药物,很有可能会出现血压突然升高的现象,血压升高后会使脑部小血管痉挛,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盐分的摄入,注意饮食清淡,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避免私自停药。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疾病多考虑是遗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导致,当高血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很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从而出现血压增高、头晕、晕厥的现象。患者应避免剧烈的运动,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硝苯地平片、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控制血压。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导致,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如果症状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心梗病人血压低的原因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压低一般考虑是药物因素、心肌的收缩力减弱等原因所致。 1、药物因素 通常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应用防止心室重塑以及心律失常的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钙片、盐酸普罗帕酮片以及复方卡托普利片等。通常这类药物都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会使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进而使血压也会随之下降。通常这种情况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或者适当减少药量即可。 2、心肌的收缩力减弱 当患者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后,有部分的心肌可能会出现坏死,通常心肌坏死的数量越多,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力有明显的减弱。一般血压的高低是和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外周血容量以及外周血管的收缩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患者心肌的收缩力减弱,就可能出现血压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地高辛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建议患者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以及劳累,同时也一定要戒烟戒酒,避免因为上述因素的刺激导致症状加重。另外,患者在饮食上也需要注意,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如草莓、猕猴桃等,能够补充身体缺失的营养。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血压低多梦怎么回事
血压低多梦可能是睡眠质量不佳、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植物神经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 1、睡眠质量不佳 如果患者睡眠质量不佳,可能会导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也会出现多梦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2、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睡前喝了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品,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睡前进食。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牛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过度劳累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一些重体力劳动,可能会使身体过度劳累,从而出现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也会伴有多梦的现象。建议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4、植物神经紊乱 若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造成植物神经紊乱,会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改善,比如谷维素片、维生素B12片等。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脏病,可能与体重超重、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呼吸急促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多梦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