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您了解胃食管反流源性鼻炎吗?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

  但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探索,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变应性鼻炎可能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

  病因病理:

  过敏性鼻炎

  ●遗传造成的过敏体质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患过敏性鼻炎,一般特定发生在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身上。过敏性体质与基因有关,通常为遗传所致。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多有过敏家族史,但近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剧,使有些原本非过敏性体质的人也演变成过敏性体质。

  ●接触过敏原

  家中最主要的过敏原是尘螨、霉菌、宠物和昆虫等。在与人体密切接触的床上用品、内衣上,尘螨及其排泄物较多;室内霉菌易在潮湿、温暖、通气不良的环境中生长;多种昆虫,包括蟋蟀、苍蝇、飞蛾,特别是蟑螂的排泄物都是一定的过敏原。

  户外过敏原在春、夏、秋、冬都可能存在。包括:香樟、核桃树、榛子树、杜松子树、杨树、桦树和橡树等。另外,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加,柴油废气中的芳香烃颗粒还有家庭装修造成的甲醛等,它们虽然不是过敏原,却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强刺激物。

  胃食管反流源性鼻炎:

  胃内容物可反流至鼻腔,刺激鼻粘膜引起慢性炎症,鼻粘膜慢性炎症,导致对外界刺激物特别敏感,鼻黏膜受到刺激后产生防御性反射动作——打喷嚏,虽然也表现为闻到异味后出现鼻炎的症状,但和过敏性鼻炎有本质区别。

  表现症状:

  过敏性鼻炎:

  发作有季节性。

  ①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

  ②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

  ③鼻腔不通气,耳闷

  ④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

  ⑤眼眶下黑眼圈(经常揉眼所致)

  ⑥经口呼吸

  ⑦嗅觉下降或者消失

  ⑧头昏,头痛

  ⑨儿童可由于揉鼻子出现过敏性敬礼征。

  常见的合并症状

  ①失眠

  ②鼻窦炎,即鼻窦的感染

  ③中耳炎,即中耳受到感染

  ④鼻出血

  胃食管反流源性鼻炎:

  症状与过敏性鼻炎基本相同,但有自己的特点:

  ①没有季节性,因为反流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

  ②晨起时明显,我们发现这部分鼻炎患者晨起时食管有异常酸反流,可能刚醒来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要进行功能交替(睡眠时迷走神经功能为主,清醒时交感神经功能为主),引起的食管贲门一过性松弛有关。有人说是对冷空气过敏,我不以为然,因为患者没有离开这个环境,睡眠时也接触冷空气,为何不过敏,而醒来后就过敏了呢,说明机体内部发生了变化,而鼻炎只是表象而已。

  ③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冷热空气的交替。

  ④有些病人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如反酸、烧心、胃胀、嗳气等。

  治疗

  过敏性鼻炎:

  一般分口服药物和局部用药。

  1.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扑尔敏、赛赓啶和非那根等,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使用方便,见效快,但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副作用。现常用的有克敏能,开瑞坦等,由于抗组织胺有多种而且每个人对抗其嗜睡副作用的体质不同,所以建议你针对一位医师来调药,不要一无效马上换医师,如此徒然浪费时间和金钱且又不见得较好。

  2.色甘酸钠:为肥大细胞稳定剂。以粉沫喷入鼻腔,每日4次,每日约20mg。

  3.酮替粉:既有阻止介质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又有拮抗组胺的作用,但也有嗜睡副作用。每次口服1mg,每日1~2次。

  4.类固醇激素:低剂量之类固醇也是常用的,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只要不长期使用且能配合医师指示,则安全上应无需多虑。但久用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故多局部应用。近年来人工合成的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效果良好,无全身副作用,为目前较理想的药物。不过要提醒的就是需要在医嘱下使用,切莫自行长期使用,因为有可能会造成药物性鼻炎。

  5.局部应用1%麻黄素液滴鼻、1%苯海拉明麻黄素液、0.25%氢化可的松液或酮替酚液滴鼻。可以缓解鼻塞症状。

  胃食管反流源性鼻炎:

  在过敏性鼻炎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对胃食管反流的治疗,如果不治疗病根,其它的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

  1、改善生活习惯:

  ①尽量不食用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忌酸、甜、刺激性食物,并戒烟、禁酒;

  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睡前2-3小时勿进食;

  ③睡眠时抬高床头30公分,不是仅仅垫高枕头;

  ④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不要紧束腰带、避免便秘和控制体重等。

  2、药物治疗:口服奥美拉唑20mg,一天两次;达喜(铝碳酸镁片)1.0饭后1-2小时嚼服,一天三次;吗丁啉10mg,一天三次。疗程要2-3个月。

  3、手术治疗:如果上述治疗无效,并且有其它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症状,可以考虑胃底折叠术。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09-12-21 05:15:00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做什么检查
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可能涉及多种病因,为了明确诊断常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分析。1.实验室检查首先,实验室检查是初步判断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原因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血常规常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而动脉血气分析则是用于评估血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平衡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等问题。2.影像学检查其次,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心肺组织的形态结构,因此可以较好的对引起上述症状的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胸部X线、肺通气功能检查等。胸部X线多用于初步观察肺部的形态结构,以排查是否存在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而肺通气功能检查则是用于评估肺功能,来判断是否存在气道阻塞、肺功能受损等问题,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内镜检查最后,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患者还可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进行辅助诊断。该项检查通过口腔或鼻腔,将支气管镜置于患者的下呼吸道部位,用以观察患者气管和支气管部位是否存在病变。对于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此外,患者在明确具体病因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恢复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必要时也可遵医嘱进行吸氧治疗。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做什么检查
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为了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通常需要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一系列相关检查。1.胸部X线首先,胸部X线不仅可以初步筛查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的症状,是否与肺部和胸腔部位的炎症、结节等病变有关。同时,还可以辅助评估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是否与心脏结构异常或胸腔积液等问题有关。2.肺功能检查其次,肺功能检查是用来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肺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以及气道阻力等指标,来辅助判断呼吸系统是否存在阻塞性或限制性的通气功能障碍。此外,这项检查还能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3.支气管镜检查最后,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该检查通常是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柔软的内窥镜,来检查气管、支气管等部位是否存在炎症、异物、狭窄等问题。同时,支气管镜还可以采集病变组织、细胞样本等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进一步明确病因。这种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嗽、肺部阴影、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等症状,常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由于上述症状还可能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因此建议患者积极完善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潜在的致病原因。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进行性呼吸困难是什么意思
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渐加重,且难以缓解的一种临床表现。它通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1.呼吸系统疾病首先,进行性呼吸困难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症状之一,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因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此外,肺纤维化、重症肺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因肺部的通气功能异常或换气功能异常,而导致呼吸困难出现进行性加重。2.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次,进行性呼吸困难也可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信号。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循环淤血,会出现呼吸困难,且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在休息时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也可能会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而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3.其他可能原因此外,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进行性呼吸困难还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贫血常会导致身体组织缺氧而引起胸闷气促,且随着病情进展,胸闷气促的症状也可能会演变成进行性呼吸困难。此外,重症肌无力、膈肌麻痹等疾病,也可能会因为呼吸肌力量减弱,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综上所述,进行性呼吸困难多提示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肺功能异常,建议患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致病原因后,尽快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患者还应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并可遵医嘱通过鼻导管吸氧的方式,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机体缺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