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塞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心肌梗塞

心梗高危人群急需“补课”

举报/反馈
2009-08-21 05:32:0039健康网社区
心梗高危人群急需“补课”


  80岁以上的老人了解心脏病的知识最丰富,这个结果连调查专家们都觉得有点吃惊。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领衔主持的北京市心血管病急救调查结果日前公布。结果显示,北京市对老年群体的公共健康教育效果显著,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心梗高危人群对心梗症状知晓率较低;发生心梗后大多数人不知道先叫救护车;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太拖延等。

  “两有人群”健康知识丰富

  调查数据一:80岁以上老人的心脏病知识最多。对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知晓率,无论是常见症状还是次常见症状均高于其它年龄组。

  专家点评:有健康意识,有更多时间的退休人员属于“两有人群”。这个结果表明北京市对老年人群体的公共健康教育很有针对性,效果也最好。

  而在职的中青年人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应酬,没有时间关心健康,也没有健康意识,属于“两没有人群”。目前三四十岁的男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在迅猛增加。

  心梗高危人群急需补课

  调查数据二: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对心梗症状知晓率较低。

  专家点评:心梗高危人群是指中年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的人。遗憾的是这部分最需要了解更多预防心梗知识的人,其关于心梗症状的知晓率却不高。这是因为他们主动或被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很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极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这部分人群首先要会区分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有: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骨下、心前区,或者咽部疼痛,心脏发生反应造成疼痛一片,持续疼痛很长时间不缓解,多发生在后半夜。而心绞痛的疼痛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一般会持续15分钟,极少超过30分钟,多发生在运动期间,终止运动症状会缓解。

  六成心梗患者到医院太晚

  调查数据三:有 58.59%的患者是在两小时后到达医院的,已经错过了挽救心肌存活的黄金时间。

  专家点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晚”,患者来医院晚和医生救治的晚。

  调查发现,在2~6小时到达医院的患者占37.58%,在6~12小时到达医院的患者占13.47%,在12小时以上到达医院的患者占7.54%,现状很令人担忧。因为从发病开始,每晚一小时,死亡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最好是在发病1小时后进行支架或溶栓治疗,这样治疗后根本看不到心梗的痕迹。而如果超过12小时,治疗和不治疗就没明显区别了。

  心梗上医院救护车是首选

  调查数据四:通过急救车转运到医院的患者只有34.86%,而国外达到53.4%。

  专家点评:发生心梗去医院的交通工具应该首选救护车。因为救护车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输工具,更是早期诊断和抢救患者的场所。能够为院外心脏骤停提供除颤和心肺复苏措施,并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具有心脏监护和心肌再灌注条件的合适医院,有条件的救护车还可以在患者家中或救护车上实施溶栓治疗。

  调查显示,自行转运到医院的患者300人中会有1人在转运途中发生心跳停止,而因为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发生在院外。

  需要提醒的是,中年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胸痛,不要硬挺,不要抱侥幸心理;老年人在后半夜发生胸痛时,不要嫌麻烦,不能等到天亮再去医院。

  救治延迟情况也很严重

  调查数据五:从心梗病人进入医院到接受溶栓治疗超过60分钟的患者高达69.7%。

  专家点评:按照要求应该是患者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就接受溶栓治疗。现在这个调查结果属于典型的治疗晚造成的救治延迟。其原因除了治疗费用和患者家属签字耗费时间外,医院心血管急救机制也需要再完善。

  北京地区除了安贞、阜外两家心血管专科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是在医院待命外,大多数医院的心内科医护人员是在家里待命,接到呼叫后再去医院,时间较长,而国外的医生从家到医院的时间都在30分钟以内。

  小编推荐: 6旬老人“急”出心肌梗塞

(实习编辑:李杏)

胡大一主任医师心脏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