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基础知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基础知识

心血管病最可怕的是什么?

举报/反馈
2009-08-14 05:23:0039健康网社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营养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血脂高、血压高的人群也日益增多。据卫生部最新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超重人群已经有2亿,全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4000万糖尿病患者、1.6亿血脂异常者。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12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

  怎样应对这咄咄逼人的“第一杀手”呢?怎么避免心脑血管病造成更大的伤害?患上心脑血管病最怕的是什么?就此,笔者采访了第三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瑛。

  赵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工作近30年,在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脑膜癌、神经病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老年病的防治,多次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现任上海医学会受体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赵瑛教授说,很多心脑血管病最初都是从高血压、高血脂开始的,逐渐发展,越来越严重。然而,高血压、高血脂的早期又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一项最新的国际高血压调查显示:全世界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不知道健康的血压标准:在罹患高血压的人群中,每3个人中就有1人承认自己的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根本没有采取措施来控制血压。在中国,大多数成年人表示,知道血压的正常值。受访者中,每5个人就有1人血压偏高。但是,这些人群中,目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人很少,其中,仅有16%的人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尽管很多人关注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是大多数人不采用药物治疗,不注意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注意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近20%的人称,他们不注意饮食,近1/3的中年人每周运动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有的中年人,表面上看,吃得香、睡得稳、体魄健壮,而实际上,其体质、心理、免疫力及内分泌功能已经日趋降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平时无暇顾及身体健康,对于悄然出现的各种疾病隐患,自己浑然不觉。

  为此,赵瑛教授提醒广大读者,心脑血管病第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已经患有疾病,或者对疾病视而不见!

  据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统计,40岁以上的中年人,患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和肥胖症等代谢症候群的比率为30%-40%。而许多中年人平时自我感觉良好,很少去医院,因此,不易在早期发现疾病,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了。在临床实践中,赵瑛教授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人查出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由于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没有临床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多数人采取了无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对症治疗,不愿意服药控制,这是非常可怕的。

  赵瑛教授说,血压、血脂、血糖、血液黏稠度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不可忽视。一个人如果长期高血压,血管的阻力就会增大,渐渐地血管壁就会比较薄弱,脑出血的几率也就增大了。曾经在中东叱咤风云的以列前总理沙龙,2006年初再度患脑中风,脑部大出血,顷刻间陷入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离开了权力中心,至今还是植物人。沙龙年过七旬,发病或许尚在情理之中。如今,报端不断报道在情理之外的中年人猝死事件,有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辞世。如,正处于事业巅峰的文艺界名人——侯耀文、高秀敏等,均在刹那间撒手人寰。

  猝死的何止文艺界、商界名人,我们身边也不乏鲜活例证。某市电台连续2年有2位均为44岁的中年骨干猝死。一位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节目主持人,除了主持节目以外,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每日在单位和公司之间奔波劳碌,应酬不断;也许是酒肉吃得多了,加上劳累,在体检中发现了血压高、血脂高等问题,在吃药调整一段时间以后,觉得没事儿了,就把药停了;有一天晚上出去应酬,回家以后便沉醉不起,等到家人发现时,已经晚了……另一位的情况与他类似,平素血压高也不注意,一次偶然在工作中出了点差错,觉得压力很大,早晨,在家中洗澡时,突发中风、脑干出血,送医院仅3天,就宣告不治!

  为什么中年人脑出血死亡率很高呢?据赵瑛教授介绍,中年人比老年人血液循环速度快,因此出血量也大,加之,中年人脑腔尚未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小,所以,死亡率高;而老年人的大脑已经不同程度的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容纳血肿的空间也比较大,老年人也因此更抗“折腾”。

  赵瑛教授提醒大家,心脑血管疾病第二个可怕的就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不去复查,不经医生允许,自己擅自停药,前面两位44岁猝死者就是沉痛的教训。对待这样的疾病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毅力,要学会打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如果治疗得当,同样可以长寿。应该尽量注意避免疾病的突然爆发,一旦爆发,即使不致突然猝死,心肌梗死、脑中风的预后也较差,致残率很高,偏瘫、瘫痪在床的也很多。据资料统计,心肌梗死多半发展为心力衰竭,8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在5年后死亡;而脑中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就是说,这两种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有很危险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赵瑛教授特别指出,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药物干预来预防和控制的,比如,适度运动、控制饮食、少吃油腻食物,不要过胖,等等。这些,许多健康书籍和杂志已经说得很多了,大家都明白,无须多说。

  心脑猝死虽然来势凶猛,甚至令人猝不及防,但只要你平时对自己的身体稍加留意,了解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还是会发现一些报警的蛛丝马迹。比如,身体会有一过性的胸闷、憋气、胸痛,或时而有胸部重石沉压感,这些症状常出现于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受寒以后或者饥饿时;比如,容易出汗,尤其是前胸、后背大面积出汗;比如,舌麻,吞咽困难,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憋气,又很快消失;再比如,原本体力还可以,突然出现肢体疲乏无力,等等。这些都是由身体报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重视它们,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措施,对症处理,便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就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实习编辑:李杏)

赵瑛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上海长征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