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基础知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基础知识

讲述三种“与众不同”的心脏病

举报/反馈
2009-07-17 07:41:0039健康网社区
介绍三种“与众不同”的心脏病


  蹊跷的冠心病

  在一次体力劳动后,张先生突发心绞痛,在医院做了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冠心病是确定无疑。由于狭窄部位较多,不适合放心脏支架,张先生也不愿意做搭桥手术,“开刀?不愿意受那份罪!”医生只好通过用药保守治疗,但心绞痛时有发生。

  没办法,张先生只好住进医院,但是一进病房,心绞痛再没犯过,等一出院,心绞痛又犯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周晗主任医师说:“这个病人很奇怪,在医院没事儿,一出院就犯病,其实住院和出院的治疗措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观察发现,有一次,他说可能是心绞痛发作了,护士赶紧给他做动态心电图,等到了他病床旁边,他竟然好了。”为了监测心绞痛,张先生做了多次动态心电图

  经过医生综合评定,张先生伴有严重的焦虑情绪,正是对病情的过度担心,才导致了他的症状如此严重。周晗介绍,2000年至2002年上海调查发现,在住院的心脏病患者中,80%以上合并焦虑、抑郁。心脏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根源在何处?我省多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认为:一是患者自发性的,一旦出现健康问题,患者就利用一知半解的健康知识进行“有病推定”,过分关注引起过分焦虑;二是医源性的,医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或知识更新太慢,有时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甚至故意误导患者,导致焦虑抑郁情绪。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医生在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抗焦虑药物,张先生的冠心病情大为改观。

  莫须有的冠心病

  45岁的马先生嗜好抽烟,一天突然感觉胸闷、心慌、心悸,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发现他心率快,血压高,给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几天后做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医生说排除了心绞痛,这些症状可能是心律失常或早搏,也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经过心理疏导,马先生出院了。

  刚过了一个月,马先生打电话给医生,说自己的心绞痛又犯了,又是心慌又是胸闷。到了医院,心绞痛消失了。医生说,这次没必要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痉挛,这种病发作时,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心肌也会缺血。按照冠状动脉痉挛治疗,一周后痊愈了。

  周晗说,马先生是一个很典型的“焦虑症惊恐发作”,本身是焦虑症患者,对冠心病有基本的了解,一有胸闷、心慌,就往冠心病上联想,于是“心绞痛”真的发生了。“如果冠心病的治疗很规范,但病人总是时不时心绞痛发作,常常胸闷达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就应考虑焦虑问题。”周晗还提到,有的人平时没问题,在体检时发现有早搏,于是惊恐不安,造成“莫须有的冠心病”。其实,95%的早搏是良性的或生理性的,只有5%的早搏是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结果。除非有明确的心脏病证据,早搏一般无害。

  心神经官能症不是心脏病

  有的中老年人偶尔胸闷心慌,服用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冠心病急救药物后症状缓解,于是就认为自己患上了冠心病,甚至有人曾服用这些药物达数十年之久。周晗认为,不能用药物的效果来判断是不是冠心病,“服用急救药物有效的患者多数是‘安慰剂’效应,就是说你就是给他一片维生素,他吃了一样会起效。研究发现,安慰剂对30%的患者有疗效。”在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心神经官能症患者。

  据了解,医院心内科平时接诊的患者,1/3不是心血管疾病,而是心身疾病。由于心理疾病和心脏病关系如此密切,国内多家医院成立了“双心门诊”,即心脏病+心理疾病。

  “在门诊上,我们经常直接否定冠心病。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几千例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只有不到30%冠状动脉有明显病变。”也就是说,花了几千元做这项检查,70%的患者属于白花钱。

  很多人都知道,有一种心脏病叫做心神经官能症。现在,专家认为,这种病不是心脏病,其实就是焦虑症。也就是,严重的焦虑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等一系列心脏不适症状。可是,在心内科门诊,很多人不接受焦虑症的诊断,“我是心脏有问题,你咋说是心理疾病?”所以,心内科医生依然使用心神经官能症这一名词。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