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绝大多数CHF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够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同时出现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称充血性心力衰竭。依据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怔忡、瘀证、心痹、虚劳等范畴。本研究旨在了解过去12年间,我院CHF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特别是中医辨证分布、合并病、疗效等在此期间的变化情况,以求在中医辨证治疗CHF中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条件:(1)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2)出院诊断为CHF的患者;(3)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992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4)同一患者在同一年度内住院一次以上,取最后一次病历;(5)诊断标准和心功能不全程度判断,符合2002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的相关标准 [1] 。
1.2 方法 设计调查表,将调查表汇总的CHF患者,根据出院(或死亡)时间分成两组,1992年1月1日~1995年12月31日为A组,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为B组。总计入选128例患者中,男76例,女52例。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
1.3 调查项目 一般情况、中医辨证分布、合并病、疗效。病程是指初次发病至本次就诊时间。中医辨证分布指某个中医证型病例数在总病例中所占的百分比。合并病是指CHF患者同时患有的疾病。
1.4 疗效判定 显效:CHF完全控制、心功能改善2级以 上或左室射血分数提高>12%;有效:CHF症状和体症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或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各率及例数比较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布情况 见表2。
2.2 两组患者合并病情况 见表3。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4。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略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布情况 (略)
表3 两组患者合并病情况 (略)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国内已上升成为首位。而CHF是其中的主要致死原因。在国际上,CHF同样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美国Framingham地区34年随访显示,CHF主要是中老年疾病,50岁年龄段患病率1%,到80岁患病率增加10倍,自诊断起2年死亡率30%以上,6年时达80%以上 [2] 。CHF属祖国医学水肿、喘证、胸痹、心悸、虚劳等范畴。心为阳脏,主血脉,司神明。心属火,又为“阳中之太阳”,故心力衰竭的突出表现是心阳虚衰,肾阳不温,水饮内停,心气不足,血行失畅,导致脏腑失养、功能失调,心不主血则血行瘀滞,神不守舍则脉律紊乱,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加重,以及口唇青紫、下肢水肿、腹胀、乏力,重则不能平卧等症状。在和西医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将有助于对该病的治疗。
本文资料结果显示,两组CHF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64岁,以男性患者偏多,但B组病程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这与全国CHF流行病调查结果相符合 [3] 。
辨证分型是中医治疗CHF的特色所在,通过对A、B组资料的回顾分析比较,显示心阳虚衰一直是CHF最重要的病机 [4,5] ,但近年来血瘀水停的证型较10年前上升明显,这与近年来高血脂发病率上升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水气凌心、阴虚血亏、心肾气虚型等证型较10年前有所下降,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近年来风心病、心包积液、贫血等疾病发病率下降有一定关系。由此显示在科研中,应对心阳虚衰兼血瘀水停的心衰病机予以重点关注,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探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的最佳方药方案 [6] ,在临床中应特别关注心阳虚衰的病机,提高疗效。
CHF是心血管多种疾病发展到较严重阶段的表现,促使它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其它脏器系统的多种合并病也是重要的因素。本文数据显示,A组病人中严重感染是首要的合并病,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长足进步,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变;而B组中合并有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情况则有明显上升,这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饮食结构改变、缺乏运动,以及环境污染加重、肿瘤诊断水平提高等原因有关。临床实践表明心衰的治疗是一种综合医疗干预,控制合并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正是由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心衰防治水平提高的意义,所以B组时间段内心衰病例数并没有呈现明显下降。这提示防治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对降低心衰发展率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治疗CHF的概念已?a href="http://jbk.39.net/keshi/pifu/pifubing/490b3.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痈纳蒲鞫ρЫ沟缴镅У髡6幸降谋嬷な┲巫怨啪颓康魅颂逭寤艿牡髡⒒指础?杉秸叩闹瘟圃蛟谀承┓矫媸且恢碌摹1镜鞑橄允玖私昀炊訡HF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上升,虽然这和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有关,但提示中医的辨证治疗结合适当的西医措施是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更好的将中西医相结合,将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2 Kalon KL,Joan L P,WilliamB K.The epidemiology of heartfailure:The framingham study.J Am Coll Cardiol,1993,22:6-1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8):450-454.
4 刘建民,张忠群,闫振界.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82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2002,17(3):20-21.
5 罗玉国.辨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江苏中医,1995,16(1):7.
6 曹雪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机制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3):2618-2619.
作者单位:710003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
(责任编辑:潘东波)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