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预防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预防保健

心理治疗 冠心病人的“护身符”

举报/反馈
2009-06-03 07:25:0039健康网社区

  近日,在北京有多家医院的知名医生组成了专治心身疾病的会诊中心,该中心将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生物医学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中心呢?据调查分析,人类已进入了高心理负荷的时代,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和神经性皮炎等疾病都被归属到心身疾病的范畴。

  何谓心身疾病呢?专家普遍认为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的一系列变化,当它发生在某些具有共患倾向的人身上时(如冠心病患者),这种变化可持续发展,形成病理改变(如冠状动脉痉挛等),并有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这就是心身疾病。临床上已经观察到,凡生活中累受挫折超过4次,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倍。另外,愤怒、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均与收缩压增高有密切的联系,而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情绪的变化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一位60岁的冠心病患者,经常发生心前区疼痛(即心绞痛),给他用了许多治疗冠心病的药也无好转(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血管狭窄并不严重)。

  后来,经详细了解,才知道这位老同志工作一贯非常认真。退休之后,他参加了一个桥牌协会,还当上了负责人。于是他把当年那股热情又投入到协会的各项活动中,终日搞得精疲力竭,而且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急躁生气。知道这种情况后,医生为他进行了行为心理因素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行为心理因素治疗便是心身疾病治疗。

  所谓行为心理因素,是指遇到不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社会心理的刺激时,机体总是出现一种非特异的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生活当中的应激事件,如晋级、分房、工资调整、离异、亲人亡故、迁居、失业、失窃等,常会引起人们强烈的情绪波动;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均可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发作。动物实验模型表明,情绪激动(愤怒)可引起心肌缺血,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血管缩窄,心电图也出现缺血性改变。有人观察到,近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当处在应激状态下时,经同位素心室造影检查,证实心脏活动出现异常,心脏排血量下降,但随着应激因素的消除,心脏功能可迅速恢复正常。同样,应激因素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发因素。

  早在1910年,就有学者描述了冠心病患者多具有攻击性倾向的特征性格,即A型行为类型,并首先对行为类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A型行为类型的人,易表现出敌意,急躁而缺乏耐心,容易激惹,喜欢竞争,又常急于求成,有时间紧迫感,常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某种最理想的目的,为此而埋头工作,对生活中其他方面很少问津,并且有攻击性。那么,为什么具有A型行为的人易患冠心病和并发症呢?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有研究者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证实,具有A型行为类型者在应激情况下,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醇、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睾丸酮等增加,而这些物质与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有关研究人员还发现,心理反应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这些变化均可成为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心绞痛发作的重要中介环节。因此,对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除了常规的治疗措施外,还应进行行为(心理)治疗。

  冠心病的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帮助冠心病患者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基本态度,即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使冠心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能够有所减少。

  通过咨询(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锻炼内容、药物使用等)、记性松弛训练、暗示疗法等,以期改变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类型,从而使具有A型行为的冠心病患者减少意外的发生。

 更多心血管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心血管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