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血管病用药6大误区!

心血管病用药6大误区!


  对许多常见病、多发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最主要或惟一的长期疗法。然而选药或用药不当,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若只考虑用一些所谓“无副作用”的天然草药,会使疾病风险增加,而且危害更大。

  1.盲目给药、主次不清 有一些医生或患者,用药缺乏目标,或将大小目标倒置,如:

  (1)不以循证医学指南选药,反而根据教科书、基础研究或个人经验,使用一些尚未公认或过时的疗法。值得注意的是,循证医学指南均来源于大最高级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可靠结果,而且经过多个大规模RCT反复证实,故个体经验无论在量还是质方面均无法与循证证据抗衡。所以必须把握好方向性,由此引发出了另一个问题:

  (2)因为缺乏目标与方向,所以也缺乏临床治疗的准入机制。只道听途说或看到个案报道,未按GCP等法规要求就大胆使用新药或新疗法,给患者强加了不该承担的生命与健康风险。因此,临床决策更应强调GCP原则。各医院应加强建设高水平的“两会”,即学术委员会(IRB)和伦理委员会(EC),所有的新技术、新疗法、新试验均应通过“两会”的审评与监控。

  2.“假病给真药”、“真病给假药”

  (1)诊断不正确。譬如,对于不典型胸闷、心电图T波长期低平者,加上合并室性早搏或心房纤颤,并无动态心肌缺血的可靠证据,若为老年人动辄就扣上“冠心病”帽子,且大动干戈,大量使用所谓的“扩冠、抗心肌缺血”药物;若为年轻人就定为“心肌炎”,给病人带来巨大精神及经济负担。

  (2)病情评估不准确。未能客观评价与判定病人的高、中、低危险性,从而缺乏分层选择性用药,容易导致对低危者治疗过度或高危者用药不足。

  (3)所选药物品种缺乏循证证据支持。不按最新临床指南选药,一直沿用自己所熟悉而现在不多用的老药。

  (4)用药针对性不强。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蛋白尿阳性,若此时仍仅盯着降血压,而忽略了综合保护靶器官及二级预防,如使用上述老药,其治疗效率极低,甚至适得其反。此时应用有多项适应症的A-CEI类药物,可达到一举多得,即降血压、抗心衰、改善左室重构、减少蛋白尿,以及发挥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作用。有人认为单用ACEI不如复方降压片效果好,这没错。为何不合用小剂量利尿剂等其他降压药,从而自己配制一个最适合具体病情的以ACEI为基础的合理的复方治疗方案?

  3.片面用药、配伍不当,治疗效率低下 譬如,上述新降压药ACEI或长效拮抗剂(CCB),因半衰期较长,刚用药几天尚未等疗效充分展现,就草率换药;或未能合理配伍。尤应强调的是,患者合并多器官损害时,更应选用强适应症药物,才能既降低血压,又有效保护靶器官。提高用药的综合性效率是关键。

  目前对“三高”病应注意以下高效达标问题:

  (1)首先使中间指标达到理想水平,如血脂、血糖、血压等主要指标尽快达标;

  (2)时刻牢记最高(预后)目标为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3)有效保护靶器官贯穿用药全过程。因此,应提倡选药合适、使用及时、剂量适当、一药多效。

2009-04-15 07:31:00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