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病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心血管病病因

每年至少有280万生命因胖致死,自律才是王道!

举报/反馈
2020-07-28 00:01:39医学界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不仅增加死亡率风险,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且几乎影响到全身每一个器官系统,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疾病、多种癌症以及一系列的骨骼肌肉病等等。即使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体重指数(BMI)遗传风险评分与多种疾病具有强的相关性。

  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Digital Health)杂志一项针对BMI和多种疾病关联的研究,结果显示,高BMI遗传风险评分与肥胖关联性最强,同时更加明确了与30种疾病的因果关系,涉及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癌症发生风险,甚至包括足部溃疡,坏疽和肾衰竭等等。

  研究人员基于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获取了337536人基因信息数据,探索分析了BMI与17大类、925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为了对超重和肥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以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对年龄,性别以及基因数据进行了多次校正,以评估BMI遗传风险评分与混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发现,高BMI遗传风险评分与确诊肥胖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同时与58种健康风险相关联,并和30种疾病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等,而且高BMI可导致腿部和足部溃疡、甚至坏疽和肾衰竭等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高BMI与糖尿病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这也印证了,之前多项研究结果,超重或者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集聚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或肥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主要健康负担之一。据世界卫生(WHO)数据显示,全球有近20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危险因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判定超重肥胖的标准,2016年,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南非的肥胖率分别为6.2%、4.3%、36.2%、27.8%、28.3%。中国虽然不是肥胖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但因人口基数大,已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肥胖是由于自我放纵、暴饮暴食、不运动引起的,但随着科学家对肥胖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肥胖的发生过程远比被动地摄入过多热量机制复杂得多,包括遗传,肠道菌群以及环境诱导等因素。

  胖有时候挺“宿命”的!

  根据著名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对多达224459人群的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肥胖基因位点主要富集在脂肪组织表达的基因以及脂肪细胞的调控元件,共有49个基因位点与肥胖有关。当然,不同种族之间超重肥胖率的与这些基因携带频率有关。发表在BMC Genomics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发现,与欧洲后裔、非洲后裔和美国洛杉矶人群相比,中国人群多个等位基因位点携带频率存在差异,但与日本人群相似,且肥胖在欧洲和美国更为流行。

  另外,肥胖的发生还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发表在Endocrinology一项研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环境因素与肥胖易感性的关系。该文着重强调了“环境诱胖剂(obesogen)”对肥胖产生的影响。环境诱胖剂是一类经暴露后对白色脂肪组织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环境化学物的总成,常常存在于食品添加剂,塑料容器,各类玩具,农药,杀虫剂,颜料燃料以及木制品中等。虽然环境诱胖剂仍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但研究人员强调,在生活中,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含有环境诱胖剂的物品或食品。

  除了基因与环境因素之外,多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也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有的人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吸收了更多能量,有的吸收的能量就很低,因为脂肪都被肠道微生物吃掉了。然而,肠道微生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通过改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改命”,以改善易胖体质。

  拥有胖基因,注定是个胖子?NO !

  虽然,肥胖与基因有关,但胖基因并不能完全决定你身材。真正决定你是胖是瘦的因素主要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有关!发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该研究对近9000人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只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携带胖基因的人一样能够拥有好身材。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1)健康的饮食有助于预防肥胖;维持健康的体重;限制来自总脂肪的摄入量并使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更多的使用水果,蔬菜,豆类,全谷食物和坚果;限制游离糖和盐的摄入量。2)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每周有规律的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发生风险;加强肌肉和锻炼平衡能力可减少中老年人跌倒并改善其行动能力;如果想要减重,需要加大运动量。

  BMI多少算胖?

  体重指数 (BMI),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是目前国际最常用来量度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工具。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 (m)^2。

  对于成年人来说,BMI大于30的为肥胖,在25至30之间的为超重,而在18.5至25之间的则是正常体重。发表在《柳叶刀》(Lancet)杂志一项研究,对来自全世界1000多万人研究显示,BMI值太低太高都不好,超过25或低于20会短命,在20-25有着最低的死亡率。但有时候,BMI也不太适用,比如对一些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来说,肌肉比普通人要多,BMI会偏高,不能反映真实的健康情况。另外,对于孕妇同样也不太适用。

  综上,超重或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发一系列的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当然,万里长城不是一天成的,体重也不是一天就长起来的,仅仅意识到肥胖的危害还不够,管住嘴,迈开腿才是真理!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