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月22日24时,国家卫健委报告,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来自湖北省)。17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也相应公布,多人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史。
据央视新闻报道,2月4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接受采访中表示,目前尚未发现病毒变异。其中,我们了解到武汉确诊死亡病例平均年龄68岁,目前确诊的重症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1月30日,《柳叶刀》再次发布对武汉99例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分析总结, 此次99例患者中50岁以上占66%,60岁以上占35%,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平均年龄为55.5岁[1]。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在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68%的患者都有基础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就占了41%!
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缺损,增加感染的风险。
王辰院士接受采访时说到:”新冠病毒还有可能不断变异,具体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但暂时无法预期。“ 就目前现有数据及研究来看,新冠病毒更容易感染中老年、本身具有基础疾病(尤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因此,在这个疫情严峻的关键时刻,慢病管理就显得格为重要!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2]。正值冬春交季,季节变化、冷热交替,气温的变化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常常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据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亿,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据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指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疫情之下,对于中国目前庞大的高血压人群来说,如何在家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呢?
2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出通知,明确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保障参保患者长期用药需求。此项举措既能保障慢病患者在疫情期间能长期服药,又能避免集中到大医院取药,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5年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与1991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是仔细分析看,2015年高血压知晓率51.6%、治疗率45.8%、而控制率仅为16.8%。导致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平时血压监测情况、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
1
明确高血压药物按时服用的重要性
有些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重视,认为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误以为高血压已治愈,不再需要继续服药;有些患者跟着感觉走,有症状服药,无症状不服药;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误认为西药副作用大, 而迷信保健仪器和各种保健药能治疗高血压而擅自中断用药。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停服降压药后,当你突然情绪激动时,很有可能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或中风。所以一定要按时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4]!
2
降压药物种类多,不可含糊“差不多”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到: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类、钙通道阻滞剂(CCB)类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均可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用药[3]。
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选择的降压药是不一样的,可不能照搬“隔壁老王”的用药指导,例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时,往往选择小剂量利尿剂,但对伴有交感活性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比如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中青年高血压,或合并冠心病、心衰时,就应该选择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减慢心率等发挥降压作用,从而降低猝死的风险。此外,β受体阻滞剂联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仅降压效果显著,还减少了相应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患者的优选联用方案。
3
高血压患者感染新冠肺炎,降压药一定不能停!
现在已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很可能是感染的病毒与人呼吸道和肺组织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相结合后,导致的一系列瀑布反应。
近日,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建议,对于轻型普通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考虑停用ACEI、ARB和利尿剂,改用CCB[5]。
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服用ACEI或者ARB增加病毒感染机会,仍需后期临床试验的证实,因此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感染新冠肺炎,都不可擅自停药。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