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今天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
为了迎合这一主题,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对话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苏大附一院脑卒中中心主任方琪教授。方教授将从我国的现状出发,为我们讲述如何有效预防卒中,减少卒中人群的发病率、死亡率。
1 卒中成头号杀手,跟这些因素离不开关系
方教授指出,我国是一个卒中大国,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在我国还在不断地加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趋势已得到遏制,并出现下降。
按照目前的数据来推算,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脑卒中患病人数达到1242万,全国每年高达近200万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一局面呢?方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原因一:社会生活坏境改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物质普遍匮乏,食物相对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逐渐由短缺变为过剩,盐、糖、油的摄入量逐渐增加,但叶酸的摄入量反而下降,这些改变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同时造成脑卒中发病率升高。
▎原因二:卒中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有数据显示,我国劳动主力人群——处于40~64岁的中年人,他们的卒中发病占比非常高,达到了约50%。在卒中高危人群里面,中年人占到了60%。可以看到,我国脑卒中的发病人群和高危人群都有年轻化的表现。
方教授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曾经他们一个病房里同时住着三个病人,分别是28岁、29岁、30岁,打破了他们卒中病房年龄总和最小的纪录。
方教授还给我们分析了卒中年轻化的可能原因,比如经常吸烟、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运动相对比较少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人往往会因为自己是壮年,就以为自己不会得病,缺乏健康的管理意识,如体检发现血脂异常却并不重视。
这些现象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关于脑卒中的一些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还比较低,有进一步科普的必要。
▎原因三:社会出现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的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国家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增高这一现象,这个现象在目前还是难以改变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来加强脑卒中预防、急救、康复等方面的体系建设。
2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90%的人可以远离卒中
方教授提到,到目前为主,相当一部分卒中导致的神经损害还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预防让大家少发病或者不发病,来减少疾病负担。所以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从“疾病管理”向 “健康管理”这一理念转化。
方教授认为在预防卒中方面,需要建立三级预防的概念。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也就是针对危险因素来进行关注和管理,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控制不良而导致卒中,希望通过危险因素管理,让卒中高危人群变成低危人群甚至普通人群。
二级预防就是针对已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积极寻找病因和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病变,降低卒中再发风险。
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功能残障的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照护,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障程度,促进功能恢复。
方教授认为,要让大众按照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主动预防,还需要加强宣教,甚至是政府层面的一些推动,这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卫生健康建设内容。
3 具体如何实施这三级预防?需要筛查什么项目?
方教授笑着说道,预防卒中的核心正如本次“世界卒中日”口号所倡导的:远离卒中,从健康生活开始。
如何具体实施呢?方教授也给我们总结了相关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导致卒中的危险因素,把它们罗列出来。
INTERSTROKE研究是一项关于卒中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2010年该研究确立了十大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上述10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90%的卒中风险。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好这10个危险因素,90%的卒中可以得到预防。
▎其次,通过筛查,找出这些危险因素,来评估个体发生卒中或卒中再发的风险。
自我筛查
自我筛查是很重要的一项,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包括筛查个体有没有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腹型肥胖、缺乏运动和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等。
体检筛查
通过普通的体检,如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行心电图检查等等,发现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发现这些检查结果处于临界状态,就要做好及时复查,定期加强随访。
同时需要咨询相关的专科医生,做好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比如对于怀疑血压异常的个体,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来评估总体的血压水平,有助于发现一些早期的高血压病的患者,因为单次的血压测量有可能受环境影响而不能准确反映个体的实际血压情况。
再比如通过一些心脏相关的检查,明确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病变或问题。相当一部分卒中是由心脏病变引起的,其中又以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比例较高,在临床中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比例在10%-25%左右。
针对脑和脑血管的检查
这一部分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控制不良或既往有过脑卒中、已经有血管病变的患者。
筛查的基础项目主要包括脑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及四肢血管的超声检查评估,必要时可加做脑部CT、磁共振,以及脑血管的CT或磁共振成像等。
除了以上3种筛查方法外,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脑血管病的家族史尤其是近亲属有早发卒中史的人群,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来明确有无遗传性疾病等。
最后,方教授通过医学界向大家传达了一段寄语:
脑卒中离我们并不遥远,脑卒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在病人本身,往往还牵涉到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所幸的是,如此重大的疾病却可以通过危险因素的管理得到控制,只要我们重视这些危险因素,把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做好,那么就可以减少90%的发病。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安庆市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