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用药常见问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心血管疾病用药常见问题

利伐沙班监测,PT/INR还有用武之地吗?

举报/反馈
2019-10-11 00:30:45医脉通


  近几年,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NOAC, 亦称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江湖地位”逐渐攀升,关于NOAC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大型RCT研究不断涌现,在房颤、深静脉血栓,甚至冠心病等诸多领域,NOAC一路高歌,大有取代华法林之势。然而,目前临床上在NOAC使用的监测方面无统一的指标和共识,这已成为判断出血风险的难点所在。

  传统抗凝药与NOAC的区别

  为理解传统口服抗凝药与NOAC的区别,需要追溯到复杂的凝血瀑布学说,如图1所示。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从灭鼠药起家,应用已半个多世纪,其药理作用在于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除了药物本身代谢因素外,由于华法林拮抗的凝血因子多,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在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中,人们对其代谢基因、影响因素及凝血监测指标的研究已十分透彻。目前,对于大多数疾病,应用华法林抗凝时推荐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控制在2-3之间,以达到最大的抗凝获益及可接受的出血风险。为达到目标INR,患者需频繁监测及调整药物剂量。

  NOAC的出现顺应了当前精准医学的理念,原因在于它们只作用于凝血共同通路的一个凝血因子。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特异性拮抗IIa因子的作用,而直接Xa因子抑制剂(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特异性拮抗Xa因子的作用。正因为作用位点特异,所以目前NOAC的应用剂量相对固定,根据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在不同患者间剂量可能稍有不同,但在同一患者中若上述指标无变化则剂量固定。

  PT与INR,有何异同?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常用指标,其检测原理是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Thromboplastin)和钙离子,检测血浆凝固的时间。由于世界各地用于检测PT的试剂千差万别,导致同一患者的PT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为了消除试剂差异带来的影响,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统一采用INR进行治疗效果的判断,计算公式如下:

  INR=[样品的PT值/正常人的PT值]ISI

    注:ISI即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不同的试剂具有不同的ISI值。

  服用利伐沙班,监测PT/INR有用吗?

  NOAC拮抗凝血瀑布中单一的凝血因子,显然应用NOAC患者的常规凝血检查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然而这些常规检测指标的异常值如何解读,目前尚无相关共识。对于利伐沙班来说,临床及科研中可用于监测其抗凝效果的手段包括抗Xa因子活性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等。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这些检测方法在普通医院难以常规开展。那么,常规凝血指标是否有用武之地呢?近期,来自韩国的一项研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许启示。

  该研究步骤大致如下:

  (1)利用健康受试者和利伐沙班建立不同血药浓度(0~1000 ng/ml)的样品,以模拟患者服用不同剂量药物的血药浓度;

  (2)应用三种不同的凝血活酶(Thromborel S、Recombiplastin 2G、Neoplastin CI-plus)进行PT/INR检测实验,获得利伐沙班调整的敏感指数(Rivaroxaban-adjusted sensitivity index , SI-rivaroxaban);

  (3)将不同凝血活酶检测的SI-rivaroxaban与华法林检测的国际敏感指数(Warfarin-adjusted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 ISI-warfarin)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应用Recombiplastin 2G时无显著差异。

    (4)将利伐沙班所测INR值与抗Xa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可达0.97~0.99。因此,建立实验室独特的SI-rivaroxaban可为利伐沙班的监测提供经济而有效的手段。

  总结

  目前尚无统一的试剂和参考标准用于NOAC的检测。上述研究仅仅是单中心的数据,缺乏大规模RCT的证据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但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在检测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或许我们稔熟于心的检测指标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