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家访谈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心血管专家访谈

6.6房颤日:房颤知晓率仅40% 这些高危人群需留意

举报/反馈
2019-06-06 08:49:2239健康网

  每年的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我国约有1000多万房颤患者,然而,仅有40%的患者知晓。

  6月5日,由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房颤学组举办、强生医疗支持的“治愈房颤,健康相伴”中国房颤日公益全国宣传活动在广州启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薛玉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郭惠明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代成波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海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礼春受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王月刚教授就房颤现状及房颤国民认知度,结合房颤临床治疗方法和策略,以及为患者普及房颤的治疗和预防,帮助公众树立正确“防”颤观,呼吁关注心脏健康,早诊早治,防患于未然。

  “房颤患者的心跳往往会达到350-6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通俗讲就是心跳节奏乱了,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该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律乱”,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和规律。房颤疾病具有发病人数多、并发症危害大、社会认知度低的特点。”薛玉梅教授针对房颤现状道。

  据统计数据显示,房颤还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后果,尤其对于部分没有明证症状的房颤患者,更易延误治疗,导致心脏会逐渐扩大,增加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房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慢性病,因为房颤的发生会增加血栓和栓塞形成的几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导管射频消融为许多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安全性高,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于阵发房颤的治疗能达到90%的成功率”,王月刚教授表示,“做过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房颤复发率、其他并发症高血压等影响因素也会随之降低。”

  2019年公布的CABANA研究亚组数据,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治疗可显著降低所有年龄组患者房颤复发风险,其中65岁以下患者获益最大,全因死亡风险下降59%。这提示,在制定房颤治疗方案时,不管患者年龄如何,均可以从导管消融治疗中获益,而且越年轻,获益越大。

  王礼春教授特别提醒,若出现心悸心慌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排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可帮助确诊。另外,房颤导致的风险与症状是否明显无关,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也应及时就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饮酒、运动过多或过少都是房颤的高危因素,这类人群应特别留意房颤,定期筛查。

  代成波教授补充到,“如果患者未在早期意识到患有房颤,长期患病后可能引发脑卒中。因此还是应该尽早就医,而高危人群则应该定期筛查。若未及时治疗房颤而导致脑卒中,可通过医院绿色通道进行快速就诊,尽快进行溶栓、取栓,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的房颤病人,还可以采取内外科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郭惠明教授提及道。针对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内科还是外科治疗房颤,郭惠明教授建议“患者应及时到房颤门诊就诊,通过专家面诊的方式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培养公众对房颤预防和早诊早治意识是重中之重。目前,公众对房颤疾病认识还有所欠缺,由此造成患者错过房颤治疗,甚至可能是治愈的最佳时机,所以要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薛玉梅教授介绍到,“自2013年发起“中国房颤日”,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在医生、社会媒体等多方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知道房颤疾病,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加强公众房颤疾病教育,让更多人了解、知晓这种疾病的危害和诊疗方式,增强正确和基本的“防”颤认知,加强对疾病预防及治疗方法的了解,疑似房颤的患者应去正规医院的心律失常门诊或者房颤门诊及时就诊。”

  目前为止,“治愈房颤,健康相伴”公益活动已陆续在北京、广州、成都、郑州全国4座城市陆续开展,旨在推进中国房颤疾病教育工作,提升公众对房颤及并发症的认知,引导更多大众关注房颤,并号召高风险人群早诊早治,防患于未然。

代成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