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不同程度的受到高血压的困扰,降压药成为了许多家庭中必备药物,但可惜的是,降压药虽然在服用,但真正把血压控制良好的比例不到一成。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薛进平介绍,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改变医嘱,药物服用按照自己的感觉走,甚至私自改用其他降压药等等,一问理由,常常是“别人用了那个药降压效果特别好”、“这个药又便宜副作用又小”“都没事了,干嘛还吃药。”
对此,专家表示,年纪大,高血压严重的患者必须长期、终身服用药物,因为它目的并非单纯的降压,主要是保护其它的脏器因持续高血压受到慢性损坏,诱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因此,千万别把降压药当成“家常便药”,想换就换,想停就停。
误区一:不想吃降压药,吃了就停不下来了!
人到中年的王先生,在年中的体检时发生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由于平时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加上网络上流传的许多关于饮食、运动控制血压的“秘方”,让家人、医生怎么劝都不愿意服用降压药。
直到最近,因为头痛、头晕、心悸严重,被家人送到了医院,才血压已经高达200/101mmHg,并且出现了严重的心衰,王先生这才后悔莫及……
专家表示,有些高血压患者患病后可以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肢体麻木、耳鸣、呕吐等,但也有很多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仅在体检或偶然测血压时才发现自己血压偏高。
症状表现少,并不代表高血压没有危害,长期的高血压将对心、脑、肾、眼睛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最终导致心衰、脑出血、肾衰竭、失明等“个个要命”的疾病。
除了少数继发性的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外,一旦去除病因,患者不再有高血压,不需长期服药,常见的原发性的高血压还没有办法从根源上彻底治愈,因此,需要终身服药,在配合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手段,减少药物量,进行长期控制。
误区二:服药跟着“感觉走”
家住汕头的张先生比较肥胖,早在6年前就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血压最高时曾飙到200/102mmHg,平时也没有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血压升高了就吃,血压不高了就不吃,导致血压经常波动。
就在今天,突然感觉到胸背部出现剧烈的疼痛,全身冒冷汗,家人看到他情况危急立即送到医院救治,一查发生为“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出现主动脉破裂大出血,需立即开刀手术。
这种典型的“按感觉走”吃药的高血压患者,最易导致血压波动,风险指数更高,专家表示,血压并不是整日一成不变的,一般血压波动的两个高峰值为早上的6-10点和下午的4-8点,入睡前血压会自然下降到正常的80%左右。
因此,并不是任何时候吃降压药都有效,也不是任何时间测血压值都正确,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根据生物钟控制血压最为重要,服药时间也应该为上午7时和下午2时最合适。
否则在该降压的峰值时候没有降,在不该降的时候却降的太低,巨大的血压波动最容易对血管和器官带来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像张先生一样,动脉已经出现损害的患者,稍有不慎,就会有血管破裂的可能。
误区三:忘记服药,再加量补上
高血压患者李阿姨,一直以来听从医嘱,规律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每天1次,每次1片,血压一直控制良好。
昨天傍晚时,李阿姨感觉自己有头晕,一测血压为160/110 mmHg,为了能控制血压,虽然早上已经吃过药了,但李阿姨还是自行决定加服一片拜新同,怕起效慢,还把药片碾碎了在服用。
到晚上9点时,李阿姨测血压发现,依然维持在160/110 mmHg上,担心没控制住,自己有碾碎了一片药吃,半个小时候,李阿姨开始出现恶心、头晕、意识模糊,赶紧送到医院抢救,发现为心源性休克,问题出在了降压药上。
生活中,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忘记服药,等记起时,觉得要加量来弥补之前的错误,但是这种做法风险极大,反而吃了过量的药物后,会引起血压的不平稳。
专家表示,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后补服或第二天服药应该均按照之前的量服用,不用刻意加量,如果按之前的量服用后血压无改善,则尽快就医,而并非盲目加药处理。
降压药的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出现,副作用已经越来越小,而且良好的控制血压带来的收益比血压波动带来的副作用重要的多。
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或私自选择更为昂贵、便宜的药物,无异于“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对于大多数的患者,都能够通过药物的调整,加上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而使自己的血压长期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长期与慢性疾病相存。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深圳市人民医院一门诊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