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新媒体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心血管新媒体

猝死无征兆?这5个症状,就是给你最明显的“提示”

举报/反馈
2018-07-22 20:50:0039健康网

在以前,九根本不会关心猝死的话题,可近几年,猝死的新闻层出不穷……

2015年冬季,河南一初中生在教室猝死,死前一晚自习到12点,年仅15岁。

2016年8月,同济大学一大二男生清晨发生猝死,死前经常熬夜。

2017年11月,游戏主播“孤王”因过度劳累而不幸猝死,年仅20岁。

2018年6月,湖南益阳的杨先生因看世界杯到凌晨3点,第二天上班时发生猝死,年仅28岁。

年轻人,为什么成了猝死“常客”?

猝死,貌似离90后很远,可偏偏是这批年轻人,成了猝死“常客”,同时出现的还有“连续熬夜、连续加班到凌晨……”

这些年轻猝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累。虽然身强力壮,但毕竟是血肉之躯,连续地熬夜加班,身体无法支撑起高负荷工作,免疫功能“溃败”,引来死神。

看到诸如此类事件时,很多人都发出一声叹息:这么年轻,真可惜啊~小九想说,其实猝死早有征兆,不需要你有火眼金睛,只要能用心记下来,说不定就能免除一场悲剧。

猝死的五大前兆

2017年,中国互联网针对心脏性猝死进行了一场调研,调研直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58个城市,总获得有效问卷12247份。

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调查的网友都听闻过心脏性猝死事件的发生,但对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知识却知之甚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俞梦越提醒,想要避开猝死,以下5个前兆一定要牢记。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从未有过胸闷症状,近段时间突然出现,一定要当心,可能患上心脏病。

如果以前就有胸闷症状,但近期发作频繁且比往常更为严重,说明病情已经加重,随时可能诱发心梗。

2.心跳异常

经常出现心律加快,可认为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治疗,也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室性心律失常,且发作频繁,有可能发展为室颤。

尤其是老年人,频繁出现心慌,多半是房颤作祟,如果同时还患有其他心脏病,一旦发展为室颤,猝死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除了心跳过快,心跳过慢同样危险。

心脏长期跳动过慢,意味着控制心脏跳动的起搏细胞功能下降了。有些老人因为平时运动量小,心率跳动较慢也无法察觉,但如果长期出现心脏停搏,可导致猝死。

3.晕厥

调研中显示,有26%的网友发生过晕厥,但他们醒后并不会想去查明原因,更加不会联想到猝死。

殊不知,不明原因晕厥是猝死的一个“重要前兆”,晕厥和猝死也只有一线之隔,如果能恢复就是晕厥,如果久不能恢复,那就是猝死。

因此,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

4.极度疲乏

疲乏是年轻人最常见的症状,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出现疲劳是再常见不过的。但这种疲劳是可以恢复的。

如果长期疲乏,睡觉后也无法缓解,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这种疲劳可能是身体超负荷运转所致,也有可能是心肌病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手段,待到发生猝死时,为时已晚。

5.肢体麻木

中风也是猝死的常见原因,它的主要症状就是肢体麻木、血压升高。多发生在原本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中,如果有此类病的患者,平时一定要多加留意,一旦出现肢体麻木、走路不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俞梦越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