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在我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4万,意味着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有1500人因为心脏性猝死而离世,如此高的死亡率背后,却有近四成的网友不知道猝死可以有效预防。25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携手腾讯针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展的“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结果发布。
据了解,本次认知度网络调查是首次针对国内互联网用户关于心脏性猝死的危害和防治等认知态度所进行的在线调查,共收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58个城市,共计12,247份有效电子问卷。
调研结果显示,近些年,频发的猝死事件导致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与此同时,对于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因素、危害及防治等医学科学内容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近四成(39%)参与网友不知道心脏性猝死是可以预防的;对于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预防方法知晓率更低,超过94%的网友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2017年心脏性猝死全国认知调研核心数据发布仪式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共同表示:“近年来,关于心脏性猝死相关新闻屡见报道,心脏性猝死发病往往猝不及防,有效救治率极低,而公众对心脏性猝死的认知和重视不足并且存在诸多误区,此次大规模的认知调研对于揭示大众对心脏性猝死的认知误区,对推动预防中国心脏性猝死知识普及,从而进一步降低猝死发生的几率起到积极作用。”
黄从新教授、张澍教授、王景峰教授和华伟教授
53%的人不知道曾经发生心脏骤停病抢救回来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脏猝死
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介绍:“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从此次调研结果发现,很多网民会认为加班熬夜是导致猝死高发的直接原因,但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知晓率极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心脏射血分数过低者、心力衰竭(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者、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史者、曾经发生过心脏性猝死者以及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者。
此外,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后被抢救过来的人群再次发生心脏骤停的可能性很大,再发生的比例高达50%,而再抢救回来生命的比例却只有1%,这部分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早预防,早治疗。”
心脏性猝死可防可治,近四成网友不知心脏性猝死可以预防
调查结果还发现,大众对于心脏性猝死的防治知识了解远远不够:近四成(39%)的网友不知道猝死可以有效预防,绝大多数认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脏性猝死,54%的参与者不了解心脏骤停后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内。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血供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专家指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脑部等重要脏器就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心脏骤停大于4-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大于10分钟将脑死亡。
除此之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也强调:“区域急救网络的建设和对于高危人群的心律转复除颤治疗也对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有的重大的意义。以广州越秀区为例,多年前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4.9万常驻居民进行发病情况监测,发现各种原因死亡共计821例,心脏性猝死占总死亡的8.5%,随着近年来广州市各中心医院心血管专科院内外心脏骤停绿色通道的开通和完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对于猝死预防救治认识的逐步提高,院前急救、转运系统的逐步健全,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及时就诊提供了可能。
高危人群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可有效预防猝死
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迅速、无法预测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当猝死发生时患者会失去意识,无法自救也不能求救,不少市民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后,第一反应都是拨打120或背着患者前往医院,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就地正确的进行心肺复苏,黄从新教授表示,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正确掌握心肺复苏的步骤,这是抢救猝死患者的第一关卡
此外,及时除颤显得至关重要,心脏骤停患者每延迟一分钟除颤,患者生存几率下降10%,超过10分钟,生存几率为0,因此,提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被认为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手段,然而超过94%的调研参与者不知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预防心脏性猝死。
据悉,我国每年植入ICD才300例,而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20万,“猝死高危患者安装ICD相当于在身体内安置了一台除颤仪,在患者突然发生室速或室颤时能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关键时刻实现‘自我急救’,主动预防和保护患者。”
华伟教授表示:“目前,相关医学指南中均指出:有过心脏骤停史的患者、遭遇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射血分数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EF值代表每次心跳时心脏泵出血液的百分比,EF值越小,表示心脏泵血能力越弱),都建议植入ICD以预防发生心脏性猝死。有过心梗、心衰等相关疾病史的患者应注意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有低EF值的患者应及早去各医院心内科或心律失常门诊就诊。
专家提醒,除了熟知急救常识,对于心脏性猝死,预防非常重要,筛查高危患者,并给予有效措施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要环节,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将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副主任医师
阳江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安庆市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肇庆市城北路69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总院:上海市黄埔区制造局路639号;浦东分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严镇路16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泉州市鲤城区打锡街55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宣化钟楼北街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西约街150号
二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济南市市中区济微路1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