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9月8-11日,由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大会、罕见病发展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大会暨第六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文来自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建军教授的演讲,针对心内科罕见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1 FH的心血管事件几率比一般人高20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血脂谱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纯合子FH>13 mmol/L,杂合子FH>8 mmol/L)为表现,以早发冠心病(<55岁)为基本特征。
严重FH患者有极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比一般人高20倍,这引起医学的极大关注。第一部全球FH指南在2014年公布,是世界范围内对其关注度的呼吁。
FH临床诊断最常用的是DLCN标准和Simon标准,中国常用的是DLCN标准,通过评分表中家族史、病史、体格检查,LDL-C检测、基因检测来确诊。发表于中国杂志的FH中国专家标准将诊断标准定义为:
• 成人:TC>7.8或LDL-C>4.9 mmol/L,患者或亲属黄色瘤;
• <16岁:TC>6.7 mmol/L,患者或亲属黄色瘤;
• 纯合子FH:TC>16 mmol/L,患者或亲属黄色瘤;
李建军教授称,此标准还有待探讨。
2 中国FH发病率为3.9%,近一半有基因突变
2016年一项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心肌梗死患者FH的检出情况,研究来自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纳入18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显示,根据DLCN标准,FH发病率为3.9%;若只统计早发MI患者(男性<55岁,女性<60岁)FH检出率,则为7%。这告诉我们,当碰到早发心肌梗死患者时,要高度怀疑FH可能。
中国FH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堪忧,该研究发现,被诊断为FH的患者中只有1.4%在使用他汀治疗,且没有一个患者的LDL-C<2.6 mmol/L。
另一项研究纳入80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了FH相关基因表型研究,最终统计出FH发病率为3.5%,这些患者的基因突变率为49.6%。
近年来,Lp(a)在FH合并冠心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有研究显示,合并冠心病和FH的患者,其Lp(a)水平明显增高。提示Lp(a)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参考诊断指标。3
纯合子FH不经治疗多活不过30岁
纯合子FH(HoFH)罕见但威胁生命,发病是因编码LDL受体的两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部分由于其他等位基因突变。以往认为HoFH发病率为1/100万,随着技术提高,诊断率提高,认为发病率约为1/16-30万。
HoFH临床特征是LDL-C>13 mmol/L、广泛黄色瘤以及早发和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详细家族史是HoFH综合性评价基础。LDL-C界限值不是诊断的唯一标准,因为很多患者通常接受多重降脂治疗,治疗后LDL-C>8 mmol/L的界限值现在认为也已过时。
不过黄色瘤和角膜弓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儿童出现皮肤或结节性黄色瘤,高度提示HoFH;出现角膜弓可增强对HoFH的诊断。另外,胆固醇在患者肌腱和关节沉积可导致肌腱炎和关节痛,罕见病例可在脑部、纵膈、臀部肌肉出现巨大异位胆固醇黄色瘤。
HoFH需要与β-谷固醇血症(植物固醇血症)以及脑腱黄瘤病相鉴别。β-谷固醇血症与HoFH表现相似,童年时血TC显著升高,有肌腱和(或)结节性黄瘤及主动脉瓣狭窄并发症,但并非一定发生ASCVD;β-谷固醇血症有两个重要特征是:血植物甾醇明显升高(>30倍)及对节食和胆汁酸螯合剂或依折麦布治疗反应好,20岁后并不持续升高。HoFH患者出现LDL-C水平明显增高以及无神经、认知和眼部症状可与脑腱黄瘤病相鉴别。
目前认为HoFH严重性取决于残留LDL受体的活性,如不治疗,多数患者LDL-C将明显增高并于20岁之前进展为ASCVD,不经治疗一般活不过30岁。
治疗上,早期是综合控制高胆固醇血症,起始耐受剂量他汀+依折麦布,效果不好可用血液净化或PCSK9抑制剂(国内未上市);早期检出其并发症,重点关注冠状动脉开口部闭塞和主动脉狭窄。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议加入普罗布考,有利于抑制主动脉瓣狭窄形成与发展,还能减轻或消退黄色瘤。
存在进展性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或已存在ASCVD时,对于前者,理想目标值LDL-C是<2.5 mmol/L;对于后者,理想LDL-C是<1.8 mmol/L。
副主任医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区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