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指导专家:
有的人平日里身强体壮,体检时却发现血压高了;更有甚者,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却突发脑中风,一摔“摔”出高血压……生活中这样“后知后觉”发现高血压的例子不在少数。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峻教授表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感受阈值不同,当血压缓慢升高时,较耐受的患者会渐渐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出现‘无症状’的高血压状态。”他还指出,超过半数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男性比女性更耐受些。
但是,“无症状”的高血压真的无迹可循吗?
高血压“无症状”更危险
很多人自觉身体没有不适感,便认为没有患上高血压。还有不少人即使知道自己的血压高了,但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然而,高血压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代表没有对身体造成损害,反而比有症状的高血压危害性更大。
吴峻教授指出,持续的血压升高会损害人体的心、脑、肾三大器官和全身血管,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肾衰竭等急症。
他提醒,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夜尿多等症状,千万不能轻视,应及时就诊排查高血压。
合并有以下因素的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1、有高血压家族史;
2、糖尿病;
3、肥胖;
4、高脂血症;
5、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盐饮食、运动不足等。
先管住嘴、迈开腿 别急着吃药
对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吴峻教授建议确诊后的头3~6个月可先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包括:
△ 饮食上忌口,少盐、少糖、少油,每日食盐摄入少于5克,多吃新鲜蔬果;
△ 多运动,年轻患者可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而对老年患者(无腿部和肺部疾患)来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每天至少走一万步,强调“迈开腿”,打太极等相对静止的运动则不推荐作为生活方式调整的锻炼之一。
△ 缓解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
△ 戒烟、戒酒。
不过,如果6个月后血压还是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生活方式的干预力度还不够,或者高血压遗传因素作用过于强大,此时最好用药治疗,还应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整。
预防高血压应从娃娃开始抓
高血压的出现,与饮食习惯、遗传特征、生活作息都有莫大关系。吴峻教授建议,预防高血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娃娃抓起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儿童高血压症状多数不明显,但健康危害极大。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睡眠不足等都是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因此,预防高血压,要从婴儿期就开始抓起,远离以上的危险因素。
2、饮食清淡,油脂摄入以植物油为主
动物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和较多胆固醇,而食用植物油多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脂肪酸。
因此,预防高血压最好以植物油如茶油、葵花籽油、豆油和橄榄油等替代动物油。
此外,还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纤维素、钙和钾等食物,如粗粮、蔬果等。
3、进行有氧运动
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走路等,不推荐举重等过激的无氧运动。
4、情绪调节
血压对情绪变化特别敏感,工作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的人群要学会自我缓解,加强心理抗压能力,保持情绪稳定。
5、定期测量血压
预防无症状的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家庭自测血压也可作平时有益的健康参考。
对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35岁起就应每年测量一次血压。而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的人,更要重视血压的定期测量(至少每天一次)。(通讯员:韩文青)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安庆市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