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中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都非常严重。全球3000万卒中患者中,中国约占1/3。自1979年开始,美国的脑卒中死亡率持续下降,我国却以每年8%的速度持续上升。王拥军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了种族因素和国家防控战略有所不同外,中国的脑卒中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存在4方面差别。
第一,发病年轻化。根据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数据,中国是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死亡率则从第一方阵退到第二方阵。中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发 病年龄是65.5岁,而美国和加拿大都是71.4岁,日本是71.8岁。中国卒中患者病死率较低,恢复相对容易,但残疾率相对很高,严重影响劳动人口。
第二,脑出血构成比高于西方国家。脑卒中包括脑缺血和脑出血,数据显示,加拿大的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7.1%是脑出血;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高达23%。脑出血在救治上比脑缺血更复杂,预后也较之更差。
第三,颅内动脉狭窄是脑缺血的主要原因。西方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变在颈动脉,而中国人主要在颅内。王拥军的课题组在国内22家医院选取了2864名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现46.6%的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单纯因颈动脉狭窄发病的不到5%,病变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王拥军说,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病情更严重,复发风险显著提高,住院时间更长。
第四,“小中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我国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俗称“小中风”)人群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51.23%。 这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复发,成为致残性卒中。遗憾的是,中国轻卒中患者不愿住院,医院也会优先收治重症患者。此外,约1/3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停用 1-2种预防药物,依从性降低是小中风防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王拥军最后总结说,卒中防治的“中国处方”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降低脑血管病的危害),“两个基本点”(控制高血压和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来说,国人要从控制高血压、改变饮食习惯、坚持锻炼、防治房颤等方面入手,才能远离卒中。
(预防脑卒中要控制好血压)
控好血压最关键
由美国心脏协会组织撰写的《影响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因素》一文,高血压被列为卒中最确切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平台对22490例患者分析发现,出院后坚持降压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卒中复发率降低22%,死亡率降低43%,致残率降低27%。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2014版《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中建议,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目标血压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王拥军建议,缺血性卒中患者应遵医嘱坚持小剂量、联合应 用长效制剂,进行个体化抗高血压治疗。擅自减药或停药容易引起血压反弹,增加脑出血危险。
控制血压重在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体重管理。其一,新指南建议减少钠盐摄入,每天小于2.4克。“口重”的人如果实在难以达到这个目标,那也要尽量控制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6克以下。其二,推荐地中海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禽类、鱼类、豆类、橄榄油和坚果, 限制糖类和红肉,不推荐长期补充某种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其三,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大便等,防止血压急骤升高。其四,戒烟限酒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生吃蔬菜补叶酸
H型高血压是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高血压,我国约75%的成年高血压患者属于这一种。这与中国人做饭喜欢煎炒烹炸,很少生吃蔬菜有关。高温烹饪会破坏蔬菜中的叶酸,导致体内叶酸缺乏,引起Hcy水平升高。研究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远远高于血压正常的人群。
王拥军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测,看自己是否为H型高血压。一经确诊就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同时调整用药,增加叶酸的摄入。生活中,每天吃300-500克绿色蔬菜,如生菜、油麦菜、莴笋、菠菜、青菜、小白菜等,最好生吃或快炒,不要大火炒或长时间炖煮,避免叶酸流失;橘子、猕猴桃、葡萄等新鲜水果也有助于补充叶酸。
降糖比减脂更重
“三高”中最易导致卒中的是高血压,紧随其后的是血糖。国内一项针对卒中的研究显示,糖尿病与3-6个月内死亡或致残及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可见,糖尿 病是中国缺血性卒中独立的预后决定因素。高血糖对颅内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损伤是持续性的。中国国家卒中注册(CNSR)研究发现,降糖治疗可使卒中一年复发率减少30%,死亡率降低57%,致残率减少40%。
高血脂是卒中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其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隐藏在卒中背后的“敌人”。王拥军表示,“坏胆固醇”会像垃圾一样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形成斑块。斑块增多增大可堵塞血管,使血流受阻;突然破裂会形成血栓,使血管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上述情况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卒中。被称作“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王拥军建议卒中高危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查血糖、血脂。如果查出糖耐量异常或确诊为糖尿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控制血糖,减少摄入的总热量,少吃油脂,多吃粗粮、蔬菜、水果,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果存在血脂异常,要以低脂饮食为主,尽早戒烟限酒。
房颤是枚“定时炸弹”
在我国,心源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20%。心房颤动是引发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房颤时心跳频率会加快并失去原有规律,容易造成血液淤滞,从而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造成大脑血管栓塞。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者明显更高。
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终身罹患房颤的风险为1/4。房颤引起的卒中后果非常严重,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左右。而且,我国房颤病人抗栓治疗比例太低。在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中,1.13万例首发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中,有11.45%存在房颤;在已知房颤且无抗凝禁忌症的734例患者中,仅21.0%发病前接受抗凝治疗。
研究发现,3/4的心房颤动相关性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抗凝治疗是关键。建议中年人群每年查一次动态心电图,早期发现房颤。如果突然出现心悸、眩晕和 晕厥、呼吸困难等房颤的典型症状,需尽快到医院排查。确诊患者要遵医嘱坚持抗凝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区
副主任医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