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大多数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劳累时会出现心跳加速、胸闷等不适,这就是心悸(也称心慌)。中医专家建议,心悸时不妨弹拨腋下的极泉穴。
当老人出现心悸时,一手托起心悸者的左侧上肢,找到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物。然后,用食指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或将食指、中指并拢,伸入患者腋窝内,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弹拨时患者会有全手电麻感,直至其症状缓解为止。
如果有条件,最好在食指和穴位之间隔一层布,一方面可减少患者的刺痒感,另一方面会增加食指与穴位处皮肤的摩擦,便于操作。
有些心慌一定要格外注意
心慌是由心脏活动频率和收缩强度的改变产生的。当然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心慌, 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心慌则是由于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导致。健康人一般会在剧烈运动或精神高度紧张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慌,这类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跟心脏病变没有本质联系。
而在某些病症情况下,比如心率过快过慢或有过早搏动,又或者在心脏神经器官功能症和过度焦虑时患者也会有心慌的感觉。西医上指出,心悸是病人自身感觉到心跳时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心率加快时感觉到心脏跳动不适而心率缓慢时又感觉到搏动有力。
心慌在中医理论上指的是“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我们平常经常说到受惊吓了害怕了,患者自觉心跳突然变快、心慌等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因惊吓情绪激动劳累等外界刺激因素而导致的心慌称作惊悸。没有任何原因心中就悸动不安的称作怔忡。这种心悸属心脏疾病。但也可能因为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心脏从而导致怔忡。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几类: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海南省澄迈县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安吉县梅溪镇月亮山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和平县阳明镇东山路康乐村10号
三级 综合医院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海大道999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郭守敬北路6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