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中医病名
心悸,胸痹,温毒。
定义及释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性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的变性或坏死性病变,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
病 因
西医病因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种类甚多,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最常见。
流行病学
本病多见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
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纤维引起变性或坏死性病变。通过柯萨奇病毒感染小鼠急性心肌炎实验研究,至少有二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肌损伤机理已经明确,一种是病毒的溶细胞作用,另一种是病毒诱导产生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的杀伤作用。此外,在本病发病机理中,亦可能有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参与。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病机探微
中医学认为,本病以外感温热邪毒为主要发病因素,而劳累过度、情志损伤等亦可致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肺、脾、肾。病机要点为邪犯人体,心气受损,痰饮内停或瘀血阻络。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及瘀血。究其病性,在本为心气不足,属虚,在标为热毒、痰饮、瘀血,属实。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在临床一般先见发热、咽痛、泄泻,继之出现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临证之时应首先分清虚实缓急。若仅见心悸,胸闷,头晕等为轻、为缓,可因证施治。若兼见气喘倚息不得卧,口唇青紫,自汗不止,肢冷畏寒则为急、为重,须急以救逆。
(一)急性期
1.邪毒内蕴
主证:初见发热咽痛,鼻塞流涕,泄泻腹痛,继之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实习编辑:吴伟棋)
深圳市人民医院一门诊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47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镇海区胜利路356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西安市新城区长缨东路99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城关镇炎帝南路
二级甲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新华路540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蔡锷北路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