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预防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预防保健

急速降温导致伤“心”,如何进行护理

举报/反馈
2011-11-09 00:00:0039健康网

  近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幅降温,而大风降温会直接加剧心血管疾病突发疾病风险。另外,有调查显示,心血管疾病正在越来越低龄化,20几岁的年轻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30几岁的人出现心衰已不罕见。在这个降温的季节应该注意生活调整,远离冠心病的困扰。

急速大降温 心血管疾病趁“冷”发难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因其发病急、死亡率高而被称为“健康第一杀手”。其诱发冠心病的因素很多,如高血压史、吸烟、遗传、过度肥胖以及环境因素等。除此之外,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也是冠心病发病或突然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寒冷的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期。一些看上去很“健康”的中老年人,由于气温的突然变冷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发病,甚至突然离去。

急速降温导致伤“心”,如何进行护理

  专家解释,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冬季心脏病容易加重,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最易发生。心血管病在冬季高发主要原因是,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血容量大,从而刺激血压上升。此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

  寒冷的天气还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寒冷时,身体要消耗能量来产生热量,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这增加了心肌缺血的机会。身体由于寒冷而颤抖,身体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必须作更大的功能,因而增加了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此外,寒冷的时候,活动力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因而减少。冬季排汗减少,喝水也较少,这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容易形成,增加了血管梗塞的机会。冬季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

给心脏“保暖”,出门别忘备好急救药物   

  心脏病患者,冬季应随身备好心脏病常用急救药物,以防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冬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好发的季节,感冒、支气管炎等都会影响心脏,诱导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临床上冬季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大幅度增加,发病率明显上升。所以冠心病患者在过冬前做些预防工作无疑是必要的。

  冬天的生活上保暖防寒不可少,应避免从暖和房间突然走出户外,尤其是刮风下雨、阴冷天气时,外出时应预先适应一下再出门,以防受到冷空气侵袭。另外饱餐后不要外出。因为饱餐后较多血液涌向胃肠道,使心脏本身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血栓而诱发冠心病。

  应该重视预防,要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应多吃低脂肪食物,不吸烟、不酗酒;控制情绪,调整好心态,作息要有规律。冬季在阳光下,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和锻炼,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勤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但一定要适量,运动过度也会为心脏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延伸阅读】

定期检查,让心血管疾病早知道

  40岁以上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吸烟嗜酒、肥胖、糖尿病等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冠心病、无症状性冠心病。

  目前,有多种检查方法可用来发现和确诊冠心病。传统动脉病变检查方法是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两种。动脉造影能显示血管腔轮廓,但无法了解血管壁的结构和粥样斑块情况。血管内超声能够清晰的显示动脉血管壁结构,但这两种方法都是有创伤的。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可以通过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无创伤地发现血管早期病变。整个检测过程大约10分钟,是临床常规筛查血管病变的理想方法。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也是无创检查方法,能显示冠脉病变性质、堵塞部位和程度。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和冶疗(急诊PCI)是目前救治心梗患者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据陈建昌介绍,PCI手术只需在患者手腕部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打个小洞,送入鞘管,专科医生就可以通过鞘管送入相应的导管和器械,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的器械质量、性能不断完善、改进,各种导管和支架的直径越来越小,操作技术日趋完善,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使得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三成病人复发,防二次发病须降压降脂降糖

  冠心病始终是心脏病住院病人的主体,约占70%,而这其中的1/3患者是一年之内的“二进宫”,且最近一次急性发作都重于上一次。卢成志说,很多人认为,冠心病急性发作治疗后,坚持吃一段时间药,只要不再难受,靠节制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就能远离二次发作。实际上,这些对于预防冠心病的二次发作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没有发生冠心病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属于一级预防,目的是不发病或者减少发病的风险。一旦患上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在经过医生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后,就进入了二级预防即强化预防的关键时期。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五方面: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控制血压;控制胆固醇,戒烟;控制糖尿病和饮食;健康教育及锻炼。目前最主要的是积极利用药物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将血压降到130/80mmHg,胆固醇降到70—80mg/d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6.5%左右才算达标。目前住在一中心医院的冠心病“二进宫”患者中,半数以上血脂异常,60%以上患有高血压,70%以上有糖尿病,他们首次发病出院后坚持服用降压药的不到30%,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到6%,服用降糖药的只有13%。

  (责任编辑:韩晶)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