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症状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高血压症状

“血压晨峰”最危险!

举报/反馈
2007-11-13 09:14:0039健康网社区

  “血压晨峰”带来危险时刻

  不少高血压病人认为每月只测一次血压就足够了,其实即使每日测一次也不够,这是因为人的血压是24小时波动的。犹如激素的分泌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人的血压也有自然节律,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绝大多数血压正常的人群和三分之二的高血压病人中,夜间血压比日间血压要低10%左右。人的血压的昼夜节律可以让心、脑、肾全身血管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这是正常的生理调节。

  但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幅度比正常人的要大。认识病人的血压波动性对高血压治疗有重要意义。

  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大约在凌晨2、3点最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约清晨6-9点)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于比夜间高40-50毫米汞柱以上,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血压晨峰”。

  对于高血压病人这是个危险时间,因为此时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呼出不少水分,血黏度高。对于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有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在上午9点的发生率比晚上9点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峰也在上午9点到12点;清晨的中风发生率约升高60%。老年人在凌晨去世的占60%,心血管疾病突发达70%一80%。这种危险到中午12点后会减小。

  对于无昼夜节律的病人,(常发生在老年人,肥胖伴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夜间血压甚至比日间血压高,导致心脑血管长期得不到“休息”,也很容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

  血压波动导致危害升级

  如果全天血管内压力波动大,很容易造成血管内皮受损,日久会造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轻、重度高血压病人来说,如果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很大,不能平稳降压,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

  有些服用短效降压药的病人,按医嘱应该一日服用三次,但只服用一次,这必定造成血压波动性大。因为他们的血压在服药后的4至6小时内下降,但之后如果不再服药控制,血压就会上升,长期下去很危险。因此服降压药,不能只看血压是否下降,而是看血压是否能24小时平稳降压。

  减小药物引起的血压波动性的最好办法是做血压24小时监测,以了解血压全天变化。这也是掌握夜间入睡后血压变化唯一的最可靠办法。可是24小时血压监测过程较复杂,病人不可能常做,所以当前医学界推荐高血压病人学会自测血压来了解服药后降压是否平稳,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控制。

  “谷峰比值”助你监测血压

  学会自测血压的关键是掌握血压的“谷峰比值”。掌握这个比值不难:每天清晨服药前测血压可了解降压药效最弱的时候的血压下降值(“谷值”);从服药后2小时开始,可多次测血压,找到血压的最低值,这时是药效最强的时候,血压的下降变化值叫“峰值”。谷峰的比值如果等于1,表示服药后,血压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如果“谷峰比值”小于0.5,意味清晨血压明显升高,药效不能持续24小时。

  高血压病人坚持在每天清晨以及服药后药效最强的时间点来测压,就能判断血压是否得到24小时全天控制。若在下午4点至8点再加一次血压测量,以了解服药后10至12小时的血压控制情况,判断就更准确。

  在降压药的选择上,目前医学界的共识是优先选用一天一次给药、具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降压药物。但是不少一天服用一次的降压药,常需要2至3小时才能起效,因此选择降压作用快和长效的药物是最理想的。许多长效降压药物如替米沙坦能平稳降压至24小时以上,对清晨高血压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当然任何降压药物对不同人降压疗效不同,没有百分之百的有效率,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自我监测血压对于帮助医生指导用药很重要。

  总之,为了提高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首先应指导患者每天清晨测血压,避免“血压晨峰”发生,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选择合适于个人的降压药物,保证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让病人的心、脑安度每一日。

(责任编辑:王海娥)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