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用药

服用救心药 谨记“24字”

举报/反馈
2010-08-09 05:07:0039健康网社区

  为了便于病人正确掌握使用“救心药”的方法,专家编了一首共24个字的歌诀,即:药物要“新”,防止“上瘾”,先嚼后含,讲究姿势,事不过三,药不离身。

  心绞痛是由于病人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其心肌出现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病人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可持续数分钟,在病人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后,即可缓解或消失。用于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等药物,通常被病人称为“救心药”。但如果病人对“救心药”使用不当,就难以发挥其急救的作用。

  为了便于病人正确掌握使用“救心药”的方法,专家编了一首共24个字的歌诀,即:药物要“新”,防止“上瘾”,先嚼后含,讲究姿势,事不过三,药不离身。

  药物要“新” 药物要“新”是指病人随身携带的“救心药”要及时更换,不能失效。一般“救心药”的有效期是一年。一时发现这些药物变软、变粘、变色或破碎时,应立即更换,以免在急救时无效而影响治疗。防止“救心药”失效最简单的方法是,病人可每2~3个月内检查一次“救心药”,若将其放在舌下含服后无昔日特有的“麻辣感、烧灼感、透心感”或“苦辣味”,则说明药物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防止“上瘾” 防止“上瘾”是指病人服用“救心药”要防止成瘾。若病人在突然停用某种“救心药”(或改用别的药物)以后的24小时内,出现小腿肌肉酸胀、抽动,即表明该病人对此种“救心药”已上瘾。病人若要防止对某种“救心药”上瘾,可采用两种急救药交替使用的方法。对于已经“上瘾”的药物,病人可以采取缓慢停药的方法加以戒断。

  先嚼后含 “先嚼后含”是指病人在使用“救心药”时应采取先嚼碎药片,再将之放于舌下含服的办法。这样,可以加快舌下粘膜对药物的吸收,从而使“救心药”能够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这种方法比普通的服药方法见效快,疗效好。

  讲究姿势 讲究姿势”是指病人在服“救心药”时要取坐姿。因为,如果病人站着服“救心药”,其头部位置较高,常常会因为周身血管扩张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如果病人躺着服药,由于心脏的位置较低,体内大量的血液会回流到心脏,反而加重心脏的负担,使病人的心绞痛症状不易缓解。

  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是指病人在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后,反复服用“救心药”不应超过三次。在“救心药”有效的情况下,病人在服药数分钟后,疼痛症状即可缓解。若病人在服“救心药”后,其疼痛得不到缓解,则应在5~10分钟后再服一次。病人在如此重复服药2~3次后,其疼痛仍不能缓解,就要考虑其患的不是心绞痛,而是心肌梗死或其他病症,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因此,“事不过三”应是常用“救心药”者的座右铭。

  药不离身 “药不离身”是指病人应随身携带“救心药”。白天,病人应把“救心药”固定放置在掏取方便的衣袋里(以内侧上衣袋为佳);晚上,病人睡觉时,应把“救心药”放在枕侧易取之处,以便在急用时伸手可得。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