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塞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心肌梗塞

心梗: 年轻人更危险!

举报/反馈
2010-05-05 05:05:0039健康网社区

  同样是心肌梗死,为什么青壮年反而比老年人更“脆弱”呢?年轻人该如何防范急性心肌梗死的“突袭”呢?请听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博裳为我们做的解答。

  心肌梗死,大家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也会“光顾”年轻人!在我国,中青年出现心肌梗死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病情更为严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猝死

  为什么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送到医院时,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

  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

  据许主任介绍,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极易造成心肌组织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发心肌组织电生理紊乱,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这是为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1、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或长期心肌缺血患者不同,绝大多数中青年心肌梗死为首次发病。

  2、缺乏“缺血预处理”:发病前,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通常较为轻微,没有显著斑块和固定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侧支循环及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所谓“缺血预处理”即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对其后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3、忽视早期症状:此外,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哪些年轻人需要防范心梗的“突袭”?

  对于年轻一族“心梗”的高危人群,许主任说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青年心肌梗死多发生于男性,尤以从事脑力劳动者居多。

  而对于那些长期吸烟,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年轻男性来说,尤其应注意防范心肌梗死的“突袭”。

  青壮年一旦出现哪些症状就要高度怀疑“心梗”?

  即便是既往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一旦出现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如持续胸痛胸闷冷汗等,应高度警惕。

  如果突然发病的话,病人周围的人或他的家属应该怎么做?

  1、拨打120:如果突然发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诊当地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或确定心肌梗死的可能;

  2、平卧休息:护车或送医院就诊前,病人应即刻平卧休息,禁止各类活动,避免一切干扰;

  3、给予急救药品:家属应尽量保持病人情绪稳定,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4、吸:如果周围有小氧气瓶或氧气袋,应迅速给予吸氧;

  5、人工呼吸:如患者呕吐、应避免堵塞气道、影响呼吸,一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则需要尽早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院前急救措施。

  6、高危人群应参加相关培训:如果有以上提及的高危险人群,建议尽早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心肺复苏培训,以提高抢救成功机会。

  中青年该如何防范心肌梗死的“突袭”?

  因此,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中青年心肌梗死是可以避免的: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2、避免随性无度的体力劳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五次,有利于保持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膳食方面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粘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4、不吸烟,少喝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5、此外,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则有助于早期干预心肌梗死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防范中青年心肌梗死的发生。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