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

心血管用药要分主次

举报/反馈
2010-04-13 05:05:0039健康网社区

  用药方向主次不清

  有证据的病用无证据的药(“真病”给“假药”)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 45岁,阵发性、劳力性胸痛半年,每次快走时出现,疼痛位于胸骨后、手掌大小,有时胸痛时伴有咽部紧缩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3~4分钟可缓解。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80/120毫米汞柱, 否认糖尿病等病史。吸烟20年,每日20支。

  体检:血压160/108毫米汞柱、心率92次/分。心电图大致正常。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运动至Bruce2级时,V1~V4导联ST段水平型下降0.1~0.3毫伏。腰围 90厘米,体重指数(BMI)26.0千克/米2,空腹血糖6.4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1.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2.8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毫摩尔/升。

  诊断: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尿酸增高、高血压、高血糖、混合型高血脂)。

  正在使用的治疗:阿司匹林50毫克,每日一次,心痛定10毫克,每日三次, 复方降压片两片,每天两次, 氨酰心安6.25毫克,每日一次。还服用XX降脂丸,XX冠心丸,XX溶栓胶囊等,并间断性“打活血通淤液体”,有时服几付汤药。同时,佩戴XX护心卡,XX贴膜,等等。

  本院调整治疗:阿司匹林100毫克,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 20毫克,每晚一次;美托洛尔25毫克,每日三次;替米沙坦80毫克,每日一次;双氢克尿噻12.5毫克,每日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10毫克,每日两次;消心痛15毫克,每日三次。配合改善生活方式。

  1周后,患者血压120/82毫米汞柱,心率60次/分,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0.0毫摩尔/升。4周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少且病情较平稳,复查平板运动试验,虽仍呈阳性,但在Bruce3级达到终点,V1~V4的ST水平压低0.1毫伏, 可见前壁缺血的程度减轻,并且引发缺血的阈值提高。血脂:LDL-C2. 6毫摩尔/升, TG1. 7毫摩尔/升, HDL-C1.03毫摩尔/升。BMI25.0千克/米2,腰围88厘米。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 左前降支(LAD)中段60%左右的狭窄,未放置支架,继续采用“ABCDE”方案进行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病例分析与点评

  该患者为典型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的患者,从临床症状便可确立初步诊断。应该不折不扣地给予临床指南所推荐的用药(“ABCDE”方案)。没有禁忌症,为何不用有证据的主要药物?只有在用足了该用的主药的基础上,才可考虑使用其他辅助药物。但因本例患者在调药后所使用的有证据的药物已经不少了,故将那些无可靠证据的药物或器械统统停掉!

  因该患者为高危患者,故用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阿托伐他汀既可大幅度降低LDL-C,又可明显降低TG。

  同时合并的代谢综合征,主要防治措施在于加强生活方式改善,使血糖达标。

  替米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及美托洛尔,既降血压又降心率至达标水平,最大限度地使心肌耗量降低。合理配伍做到了疗效协同,副作用相互抵消。

  用药不但要强调其选药的准确性,还应提高治疗效率,即一药多效,如替米沙坦同时降压、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左心室重构以及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危险,硝苯地平缓释片及比索洛尔,既抗心绞痛又降血压,而且均有改善冠心病的长期预后的可靠证据。

  一般情况下,稳定性心绞痛的稳定性病变,尤其狭窄程度不太严重时。

  若心绞痛变为不稳定时,或者突发心肌梗死时,应该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急诊或择期的心肌血运重建疗法,包括PCI或冠脉搭桥术。

  值得强调,优秀的心血管病医生,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循证医学的大方向,使用有肯定证据的指南所推荐的药物,又要细致谨慎地注意每一病人的个性化原则,这样才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规范决策、合理用药。“真病”给“真药”、“假病”给“假药”!

  几点启示

  避免误区:有些医生用药缺乏目标,或将大、小目标倒置,具体表现为:不以循证医学指南选药,反而根据教科书、基础研究或个人经验使用一些尚未公认的或者过时的疗法。

  循证医学指南,均来源于大量的最高级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可靠结果,而且经反复证实,故科学性和可靠性最强,可信度最大。

  临床用药前提必须把握好方向性,目标应明确。时刻牢记治疗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延长生命、减少事件,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杜绝误导:有些医生只是道听途说或看到个案报道,未按法规要求就大胆使用所谓的新药或新疗法,给患者强加了不该承担的生命与健康风险。

  应该加强学术委员会(IRB)和伦理委员会(EC)建设。所有的新技术、新疗法、新的临床试验均应通过上述“两会”的审评与监控,制定并不断更新临床操作规范及路径,确保临床治疗实践的科学、可靠、准确、安全,保护患者的权益。

  明确目标:推行全面达标性治疗。在防治心血管病的全过程中,值得强调以下几点。

  分清楚大、小目标。大目标为改善预后或终点目标,即减少死亡率和延长生存期;小目标是中间或阶段性目标,例如控制血压、血脂及症状等,以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复发,心衰恶化再住院,严重心律失常,以及需要手术或介入等再灌注疗法。

  全面达标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强调“五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空腹血糖达标,生活方式达标(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体重达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还要求抗凝与抗血小板达标。

  保持大、小目标相一致。譬如冠心病的“ABCDE”疗法,正体现了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然而,要避免有些疗法的大小目标并不一致的情况,如在临床上以Ic类药物拼命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室早虽可控制,但远期病死率却反而增加;另如,短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有可能对长期预后不利。

  大目标应高于小目标、对因治疗高于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就是为了最终改善预后。

  譬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就要优先运用ACEI、β阻滞剂及螺内酯类药物,既可以改善症状,又可以延长生存、减少事件。

  而洋地黄类及利尿剂虽对预后为中性结果,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故仍可应用。但是当出现用药矛盾时,如心率较慢时,宁可少用或停用洋地黄类,给β阻滞剂的适量应用让出空间来。

  又如,儿茶酚胺类及氨(米)力农等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虽可短期改善心衰症状,但长期应用会导致预后恶化,因此除非在顽固性心衰或等待心脏移植者可以考虑短期使用以外,一般情况下避免长期应用之。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