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预防保健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血管 > 冠心病预防保健

冠心病患者心中有道“坎”

举报/反馈
2010-02-10 05:59:0039健康网社区

  冠心病是老年人身心疾病的一种常见病。

  据现代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激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发病阶段,当胸痛发作产生濒死感时,又多有紧张、焦虑、抑郁和压抑情绪,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 紧张焦虑

  多见于初次发病患者。

  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 。

  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他们,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患者获得安全感。

  同时要做好保护性治疗,病情控制后,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增加安全感,并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来消除不良情绪,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减少紧张焦虑。

  2 抑郁消极

  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反复心衰发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总感到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可采用解释性心理治疗,安慰开导鼓励患者,帮助他们认识复发的诱因,学会预防措施,延缓疾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解释时,言语要通俗易懂,少用医学术语,语速要慢,语调舒缓平和。

  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应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

  同时应争取家属的配合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3 安定积极

  此类多见于病情较轻反复发作且有一定自护知识的患者。

  这类患者情绪相对稳定,对疾病有所了解,因掌握了一些常用治疗方法,故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希望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疾病,以便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以指导性心理治疗为主,向他们介绍先进、简单、有效的自我治疗方法,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保持安定积极的心理状态。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